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活動照片

  • 殷乃平

    殷乃平

  • 鄭崇華

    鄭崇華

  • 王伯元

    王伯元

  • 朱雲漢

    朱雲漢

  •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 許嘉棟

    許嘉棟

  • 陳添枝

    陳添枝

  • 薛琦

    薛琦

相關文章

國際投資大行高盛近日發表報告表示,儘管中國大陸自15年前開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來進展緩慢,但中國大陸的製造業大國實力和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可能助推該目標。

9月1日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詞時表示,中方願分享超大規模市場、共建人工智慧應用合作中心,並提出奉行主權平等、踐行多邊主義等全球治理倡議。與美國互別苗頭意味濃厚。

大陸自9月1日起將全面強制企業為員工繳納社會 保險 ,用於養老、醫療、 失業 保險及產假等福利,並首次涵蓋平台從業者、長期實習生等,繳費基數下限為當地平均工資60%。有台商指, 中小企業 經營壓力加大,回聘退休員工或成應對手段。

市場傳出大陸將於8月底推動穩定幣之際,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前行長周小川從6維度談論穩定幣,並發出警告指,央行需防範濫發貨幣和高槓桿放大的風險。

中國大陸9月起,將採取強制繳納社會保險,引發反彈。因為社保扣除額佔月薪比例,最高達到6成,等於每個月領的薪水,有一半都要繳出去。對企業而言,也加重人事支出成本。 有港媒分析認為,北京這項政策,不僅是勞資「雙輸」局面,更可能拖緩 經濟復甦。

大陸將於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主辦上合組織峰會,為今年下半年的重要主場外交活動,據陸方22日正式宣布,將有印度 總理 莫迪、俄羅斯總統普亭、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 白俄羅斯 總統盧卡申科、印尼總統普拉伯沃等22國元首出席峰會。今年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於天津舉行,是繼2018年的青島峰會後,第5次在大陸主場舉辦,也稱2025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簡稱上合天津峰會。

中國行業產能過剩導致「內捲」嚴重,官方積極出手整頓。 隨著房地產景氣持續疲軟、電動車興起,石化及煉油業也面臨產能過剩壓力。 外媒報導,中國政府計劃將石化老舊設施進行升級改造,這將占中國煉油總產能40%,並關閉小型煉油廠,未來將優先投資機器人、半導體等領域所需的高階化學品,新措施最快下月推出。

中國傳正考慮允許發展與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 中國國務院最快將在8月底的一次學習會議上審議,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追趕美國在穩定幣領域的發展步伐。分析認為,此舉可視為中國對數位資產立場的重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