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活動照片

  • 殷乃平

    殷乃平

  • 鄭崇華

    鄭崇華

  • 王伯元

    王伯元

  • 朱雲漢

    朱雲漢

  •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 許嘉棟

    許嘉棟

  • 陳添枝

    陳添枝

  • 薛琦

    薛琦

相關文章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演說,闡述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他強調「一中政策」並未改變,反對台獨,但中國須遵守國際秩序。他還指出,美國跟中國的經濟無法脫鉤,但美國不會犧牲原則以換取合作,希望北京能遵守國際規則。

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苗豐強表示,工總扮演政府與產業界最重要的溝通平台,上任以來將推動五大任務,包括:強化兩岸交流合作、倡議區域運籌中心、支持政府節能減碳、呼籲現有核電延役及發展新一代核能,最後是結合各公會專業提更具說服力建言。

兩岸陷入敵對緊張狀態、民間交流幾乎停擺,苗豐強直言,不是因為政治氛圍,是因為疫情的關係,是「細菌」阻礙了兩岸間的正常交流與往來,但不論從企業或是從產業的角度而言,兩岸間應和平、合作、共存,且兩岸雙方總是有面對面溝通的需要與必要。

編按:拜登與岸田文雄會談後發布聯合聲明,強調國際秩序規則的重要性;隨後「四方安全對話」(Quad)又發佈聯合聲明,宣示對「包容、具有韌性且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堅定不移的承諾」,同時警告反對南海、東海軍事化。

編按:針對拜登保台說,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了看法,他認為,華府和北京應試圖避免將台灣置於美中緊張關係的核心,並直指全球兩大經濟體應降低彼此敵對關係。

編按:阿富汗政府垮台時,拜登就曾暗示,台灣若遭受攻擊,美方將會保衛。近日拜登出訪亞洲,於美日峰會中明確發言,如果中國企圖武力犯台,美國願軍事介入以保衛台灣,並警告共機擾台之舉「正在玩火」。對此,中國反應,美國印太戰略企圖搞亂亞太地區,必然是一個失敗的戰略。

黃介正教授指出,台灣已經逐漸邁向「強國用兵的想像場域,兵棋推演的當紅標的」。國際能見度的提升,為長期被忽略孤立的苦境提供了某種程度上的心情療癒,驀然回首,卻見高聲量竟源於兵凶戰危。此台灣人民之幸耶?中華民族之禍哉?

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15日宣布,「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將於2022年繼續實施協定稅率,意即早收清單中台灣輸陸產品將繼續維持0%的優惠稅率,也破除此前大陸將恢復對台關稅的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