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路透社報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杜拜舉行,與會各國希望會中可就增加再生能源產能達成協議。會議談判焦點將是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ParisAgreement)執行狀況的差異,該協定確立了將暖化增幅限制在1.5度的目標。
政府至今仍無法有效切割黑金結構,放縱劣幣驅逐良幣,不僅合法業者無法依據正常程序進行開發,延宕國家能源轉型的速度,歐美各國投資者也有所疑慮。尤其當地方政府與民意代表收受業者賄賂好處,嚐到甜頭後,不僅不再善盡監督管理之責,甚至帶頭反對抗議地方綠能建設,假綠能保護之名,行黑金分贓之實,貪腐牟利。統計二○二一至二○二二年就有六十起綠能行賄案,成為台灣淨零轉型的絆腳石。
必須要釐清的癥結是,漂綠的問題,不在「多種樹」或「買碳權」等行為,而在於碳權交易的「市場失靈」。回到「世界經濟論壇」所列舉的兩種漂綠態樣,一言以蔽之,其實就是在「資訊不對稱」下,所衍生的市場失靈問題。
「漂綠」是由表示人為刻意的「漂白」與象徵環境永續的「綠色」,所合成的一個新詞;用以說明企業、其他組織或政府,以某些經濟活動展示其對環境永續的付出,但實際上卻是反其道而行,甚至對於環境造成更大的傷害。
...
行政院核定「國家 氣候變遷 調適行動計畫」,預計投入4,116億元,其中以 水資源 領域投入約2,067億元最多,希望確保民生、產業供水穩定,目標2036年前用水可滿足,整體備援自28%提升到50%。
今年(2023)初英國衛報指控VCS認證的森林碳權近九成都是造假,一時間國外公司一片嘩然,擔心手上的碳權成了壁紙。
用SRF燃料棒發電在國外行之有年,先不論這種電能否稱為綠電,有些國外的好東西到了台灣,就是會因為人為因素走樣。例如國內 焚化爐 頻傳出測出致癌氣體 戴奧辛 ,正因燃燒不完全所致,操作過程沒有維持該有的溫度,犧牲的是人民健康。操作焚化爐有此健康風險,怪不得環團、立委會用放大鏡來檢視SRF,而當中央和前桃園市府可以不問居民意見,直接核准三家SRF電廠設立,更是視人民權益與環境正義於無物,怎能怪民怨高張?
臺灣證券交易所兼臺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18日指出,目前正與國際相關機構進行開戶手續、交易標的物協商中,目標年底可完成,行政院政委張子敬也呼應,年底碳權交易上路後,將進入碳有價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