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育

野火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許多過去不曾引發野火的生態系統現在開始發生野火,科學家對此感到憂心忡忡。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最新評估發現,氣候變遷現在已是世界自然襲產的最大威脅。

氣候變遷打敗入侵物種 成自然襲產的頭號威脅

自然襲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認定,擁有特殊地貌、罕見生態過程、重要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的地點,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自然資產。但現在有1/3的自然襲產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

世界經濟論壇關係會議之一的「氣候調適峰會」(Climate Adaptation Summit)上月25、26日於線上舉行。此峰會聚焦於尋找調適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包括如何因應更頻繁、破壞性更強的颶風和颱風、極端降雨、乾旱、高溫、野火、物種滅絕、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苗栗縣銅鑼鄉有光電業者申請開發約8公頃面積的光電案場,上午縣府召開「非都審議大會」,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等生態團體及保育人士在審查會前到縣府表達堅決反對立場。

珍愛藻礁公投連署倒數5天,仍有25萬份缺口,保育團體進入最後衝刺,也讓大潭藻礁爭議再度浮上檯面。中油22日發出新聞稿說明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為維護藻礁生態已採取迴避措施;23日經濟部臉書更連發4篇圖文,強調生態工法可維持藻礁與潮間帶生態。

藻礁公投連署累計人數至昨晚突破50萬大關。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昨重申政府全力保護大潭藻礁,精確地說,藻礁議題不是人民對抗政府,也不是環保對抗經濟,而是「環保跟環保抉擇的問題」,此議題是單一政策公投,不須過多政治語言,政府部門將秉持公開態度說明,期待與外界有更多討論。

有20多億人生活在水緊張的國家。在今天所有的嚴重問題中,我們聚集在這裡,討論水問題的自然威脅,處理水資源短缺,流域被淹,海水水位上升威脅海岸線和土壤,這些不可抗拒的迫切性,我們在臺灣和全球。我們知道今天的情況會每一天惡化。

台灣位處颱風、地震、水災等天然災害頻繁的地帶,加上地質脆弱、地形陡峻,每有暴雨往往引發嚴重的山崩及土石流,已被國際公認,是全世界天然災害危險潛勢最高的地區之一。積極推動國土保安及復育,建立完整的國土規劃體系,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國土規劃、河川治理、城鄉發展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