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

當台灣與許多其它國家還在為新冠肺炎疫苗數量不足,無法保護醫護人員、高風險族群時,許多「疫苗富國」,像是加拿大、以色列、新加坡…等,卻已經在鼓勵12~15歲的青少年接受接種,引發爭議。

編按:全球化發展快速,數位經濟藉由有網路效應及便利性,特別容易有大者恆大、贏者全拿,導致數位壟斷日益嚴重。今年三月美國10名州長向Google與Facebook提起反壟斷訴訟,爭點在從競價中獲取特權。近日大陸官方擴大對科技公司也將擴編反壟斷監管機構。歐盟最快將在本周對蘋果公司提起反托辣斯訴訟。歐美中皆在遏止數位壟斷之不公平。

美國、中國帶動的全球經濟已經熱烈迎接 V 型反彈,股市漲至歷史新高,消費增溫需求大增,全球經濟也將受益,但是經濟學家沒有投資人那麼樂觀,疫情過後使全球中產階級人數加速消失,就業不確定性仍在,加上債務高漲,疫情將對世界經濟留下持久傷痕。

過去一年面對疫情衝擊,對「三十而立」的青年勞工來說也並不好過,根據yes123今(23)日公布的「青年勞工甘苦談與職場追夢調查」發現,「39歲(含)以下」的上班族衡量目前每月財務狀況,35%表示是赤字,更令人擔憂的是本身「沒有存款(0元)」,比例破紀錄,逼近二成。

去年疫情肆虐並未加速矽谷人才外移,反而吸引更多資金湧入,但這些資金只造福金字塔頂端的科技新貴,其他產業勞工卻因疫情而更加困苦。

PwC Taiwan發布《2021全球女性工作指數報告》(PwC Women in Work Index 2021) 指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1年底,全球女性工作發展進程可能會退回2017年的水準。而為了消除COVID-19對女性工作造成的損害,到2030年,實現性別平等的速度必須是歷史平均速度的兩倍。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也表示表示,疫情對於女性的收入和就業機會造成「極度不公平」的影響,呼籲採取長期措施,改善婦女的勞動力市場現況。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撰文指出,倡議用租稅來「劫富濟貧」的人士,常會遭到反對者疲勞轟炸式的異議,強調這種「從上到下」的財富重分配政策完全無厘頭;因為有錢人的確很有錢,但人數太少,因此對他們加稅,根本不足以幫助窮人。

美國德州因為冬季風暴,斷電進入第四天,現在又開始鬧水荒,德州大停電,也導致天然氣價格暴漲,鈾礦股價飆34%,半導體晶片也出現短缺,德州進入夜晚,「貧富差距」一眼可見,奧斯汀豪宅區燈火通明,非裔貧困住宅區卻是漆黑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