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台灣房價居高不下,該如何遏止炒房歪風呢?30日民眾黨團立委,邀集學者專家召開囤房稅公聽會,呼籲中央應該帶頭訂定囤房稅,但對此財政部回應,無法考量到各地方的城鄉差距,但之後會督促地方政府,落實房屋稅稅基評定和徵收稅賦的情形。
2021年前十月新生兒數量僅12萬5,636人,全年新生兒數面臨15萬人保衛戰,將創下史上新生兒數量最低紀錄。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即將於12日結束,路透社今天(8日)報導,全球最弱勢國家仍在等待富裕國家提供資金援助。
醫師警告,隨著未來幾十年全球氣溫升高,與熱壓力相關的慢性腎臟病可能成為全球數百萬勞動階層的主要職業病。
編按:政府釋放軍公教調薪與基本工資調漲的同時,更應正視勞動市場惡化的警訊,《經濟日報》社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雖然我國經濟在出口支撐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可以達到3.69%,今年6月份失業人口高達57萬人,失業率高達4.8%,更是自2010年10月以來的最高峰,除了加速強化短期紓困措施外,中長期也應由源頭做起,政府應從優化產業體質來改善勞動市場體質,才是務本之道。
編按:中國建黨百年,習近平推出的改革政策,無疑是鄧小平改革開放至今,40餘年來最重要的社會革新,這一系列改革政策與監管打壓,被中國官方媒體評論描述為一場席捲全國的「深度革命」,並警告任何反抗者將面臨懲罰。反觀台灣,如果能夠以更具高度的視野來了解中國社會發展的困境與改革動機,不只對台灣社會本身能夠帶來深度的反思,甚至還能掌握到中國轉型的機運。
根據今年3月所發布的《2021年胡潤百富全球富豪榜》顯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超過1000名身家財富超過10億美元的國家,而美國這樣的富豪人數才只有696名。另一方面,中共總理李克強去年6月也透露,中國有6億人口的月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幣(折合4300元新台幣)。這種貧富懸殊猶勝資本主義美國的情形,出現在主張共產主義的中國,雖然很諷刺,卻也必然。
因疫情痛失照顧者,新冠孤兒恐將面臨更嚴重的貧窮、心理問題!研究指出,疫情已導致全球超過百萬名兒童的主要照顧者死亡,未來可能因為缺乏家庭支持、社會協助與經濟支援而產生更嚴重的焦慮、憂鬱等心理問題,甚至出現其他綜合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