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於2023年上路,環保署長張子敬認為,台廠應將CBAM視為契機,藉此調整產品體質,台灣也應盡速制訂碳定價機制,不排除思考導入投資抵減精神在碳費制度。

新冠肺炎(COVID-19)帶來新挑戰,過往被忽視的ESG議題現成為不少公司的當務之急,根據花旗集團最新1份報告顯示,愈來愈多企業機構客戶正透過不同的財務融資方式,實現其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ESG)目標,近90%的受訪企業坦言,有意於5年內推出ESG策略。

ESG是許多人都能朗朗上口的時髦名詞。E是指生態環境(Environment)的維護;S代表社會性(Social),包括對社區、員工的關懷;G為治理(Governance),主要負責對象為股東。

歐盟本月14日即將提出徵收「碳邊境稅」提案,台灣高耗能產業也難逃衝擊。根據經濟部評估,初步看有鋼鐵(含鋼鐵製品)、塑橡膠(含有機化學)、水泥與造紙四大傳統產業會被徵收到碳稅。出口金額合計約38.84億美元(1087億台幣),占輸歐出口金額17%。

20國集團(G20)財長今天官方公報中,首度認定「碳定價」為對抗氣候變遷的潛在工具之一,在發揚這個構想及協調減碳政策上,跨出試探性一步。

編按:台灣疫情來的又急又猛,部分產業陷入即刻停工、業績歸零、員工生計難以為繼的生死關頭,政府紓困4.0方案可能緩不濟急,商總普查會員產業意見,已火速將服務業受創情形與實際紓困需求送進行政院和立法院,拜託政府紓困務必「精準、加碼、快速」,為產業裝葉克膜救命。

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有「糧倉」美譽,但由於海平面上升導致土壤鹽化,農民為求生存,將一塊塊原為綠油油的稻田闢為養蝦池。

大陸國台辦等11部委17日聯合公布「農林22條」措施,強調將提供台資企業在土地、金融、參與基建及開拓內銷等方面支持,以及參與城鄉冷鏈與物流等產業,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投資水產等捕撈作業。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這是推進「十四五」規劃具體舉措,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