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距離新冠病毒(COVID-19)爆發已經快一年,中國當局此前一直不願接受透明、獨立的團隊到武漢調查病毒起源。而在2020年歷經數月談判後,世界衛生組織(WHO)終於獲得批准進入,歲然最初一切進行得並不太順利,但於本月14號,,WHO團隊將抵達武漢,而究竟還能查到什麼、無法查到什麼,種種疑問依然是懸而未決的謎題。
新冠疫情不斷蔓延,全球死亡人數已累計突破180萬,8,570萬例確診,加上新一波冬季疫情來勢洶洶,英國實施第三波全國封鎖,德國和中國皆加強隔離,日本亦將祭出新的限制措施。
牛津大學醫學教授貝爾(John Bell)表示,雖然目前尚未有證據表明南非變種病毒「501.V2」比其他變種病毒來得更致命,但是相較於英國變種病毒「B.1.1.7」,南非變種病毒更具傳染性,且傳播速度也更快,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疫苗不曉得是否對它有效。
歐洲多國先後展開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種工作,但相繼出現疫苗供應不足的狀況,德國和丹麥可能會遵循英國的計畫,延遲為民眾注射第二劑疫苗的時間。美國方面,「曲率極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首席科學顧問 Moncef Slaoui 在接受「Face the Nation」節目專訪時提到,為加快疫苗接種速度,美國政府正考慮給予 18~55 歲族群減半的莫德納新冠疫苗建議劑量。
2019年全球因為新冠病毒肆虐,造成了重大的損失,至今仍在努力的對抗疫情,而台灣由於防疫有成,已多次登上國際媒體,《紐約時報》今日以「台灣如何計畫免於(大部分)疫情」為題,表示雖然台灣目前成功的抑制了疫情的蔓延,但仍有民眾擔憂不知道能持續多久,且專家認為長久以來的鎖國可能造成台灣被孤立。
世衛組織於2021年第一天將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 BioNTech 合力研發的 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列為可緊急使用,表示此舉為各國加快批准進口和注射疫苗開啟大門。台灣方面,疫苗開發進度出現拉距戰,共有 4 家業者投入開發,其中最先投入疫苗開發、最先執行一期的國光生 (4142-TW),臨床二期審查受阻;高端疫苗 (6547-TW) 則因與美國國衛院合作,研發進度超前已啟動二期收案,不過台灣政府已向國際洽購疫苗,後續是否能加快批准疫苗上市仍是未知數。
到目前為止,全球新冠疫苗接種數估計已有1.6億次,但其中大多數是在美國和歐洲。然而在亞洲大多數地區,疫苗注射方案要麼尚未開始,要麼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高度謹慎,以及對疫苗的高度懷疑。
根據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今天公布的分析,嬌生集團研發的單劑疫苗,有望迅速獲批准。FDA科學家證實,對於防範中度及嚴重病症,嬌生疫苗整體保護力約66%,而防範最嚴重病症的效力則達約85%,而且使用具安全性。嬌生疫苗只需注射一劑,而非兩劑,接種這支疫苗後14天就可開始產生防護力,但到28天後防範重症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