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

歐洲法院今天裁定,歐洲聯盟任何成員國都可以依據歐盟個資隱私規則,對臉書和其他網路公司採取法律行動,並非只有公司註冊國家才能祭出法律行動。

G7峰會七國領袖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計畫欲以大陸「一帶一路」相抗衡,據外媒報導,美國和歐盟將於周二(15日)宣布一項聯合科技和貿易倡議,制定三大目標,並強化供應鏈自主和進行世界貿易組織改革行動。

美國在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將台灣、日本和南韓的科技供應商與中國大陸共同列為國家安全的「危險性風險」,突顯華府強化供應鏈自主的渴望。分析師和產業領袖表示,這項報告是對亞洲的供應商示警,亞洲的業者應該準備改變其長期策略。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工總發布最新調查指出,製造業面臨五缺:缺疫苗、缺紓困補助、缺料、缺櫃、缺工;《日經》報導也提及台灣企業面臨八重苦:缺水、缺電、新冠患者猛增、缺疫苗、半導體零組件短缺、人力不足、集裝箱及包裝才短缺、疫情打擊海外基地等。政府在面臨疫情挑戰及振興紓困時,更應聽聽產業與人民的建議。

編按:《工商時報》社論指出,當人類歷史邁向「數位世界」,「資料」又將取代「石油」成為驅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能源之際;數位世界所需的數位環境(5G、人工智慧、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疫情中更有感受,政府應正視數位問題,數位環境亟待加強和改善。

七大工業國(G7)達成協議,將把全球最低公司稅率訂在15%。台灣企業是否會受到影響?根據彭博資訊整理,在MSCI亞太指數成分股中,逾半數營收來自G7國家,而且淨利潤率至少達10%、有效稅率低於15%的企業,包括台積電和高速傳輸介面IC廠祥碩。但稅制要上路還有難關,G20 要讓中、印點頭也是場「硬仗」。

編按:七大工業國家(G7)財金首長日前達成歷史性協議,同意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至少15%。分析師表示,這將使得大型跨國企業的稅負提高一倍,台六國大企業首當其衝;另外財政部及會計師認為,台商以中小企業為主,影響不大,但有三類台商恐受影響,並牽動台積電等產業全球佈局。

2021年影響人民生活及全球產業最大的課題是COVID-19疫情,值此供應鏈面臨重組之際,經濟部與歐洲經貿辦事處、美國在台協會、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為因應全球供應鏈快速變化,將於6月22日12:30~17:00透過線上會議,攜手舉辦「2021科技產業全球供應鏈合作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