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編按:2017年開春,行政院長林全接受媒體專訪談今年政院將主力推行的政策。以下收集採訪報導,作為後續觀察追蹤基礎。

在全球化下國際金融與經濟變幻莫測,在資本主義擴張下我們無意、亦無力涉及國際市場操作;然攸關民眾的生活基本需求及公民權益,在人口結構快速老化趨勢下,無論是稅收稽徵、分配運用、保險機制、銀色經濟等的推動,以及社會福利結構、社會互助與資源配套,當年力有未逮的社會安全缺口,均有待進一步的重新思考與整合。尤其經濟產業轉型中,醫療服務與技術的提升,生技產業的新市場潛力可觀。

高齡化的未來趨勢,隨之帶來的產業結構轉型必須啟動,發展具人性化、便利性...

在農事上,農機開發不只設計節省人力,甚至能設計出適宜老人的簡單操作工具。在農事簡易化之外,就是農技的提昇,達人農夫生產的「逸品」,也能夠獲得較好價格,針對作物挑選,輔導老年化農村種植容易照顧與管理的作物,照顧簡單的米、麥、豆類或適應草生的果樹,甚至推動適地適種,以自然環境種植農作,不必過多繁瑣的添加技術。另一方面,農村達人並非單指農作技術,許多熟知農村傳統技藝或文化的達人,更是農村中重要的文化資產,許多走向深度旅遊的農村,必須依賴文化達人、...

今(2016)年,是聯合國邁入2030永續發展議程-「改變我們的世界」的起始年。去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以五個P(人、地球、繁榮、和平、夥伴關係)為重點領域的十七大永續發展目標,並發展監測架構,透過全球合作與落實政府責任,從積極面因應國際經濟、人口與環境之挑戰,邁向沒有任何一個人被遺落在後的美好未來。

據內政部2016年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2.5%,國發會推估於107年將超過14%,台灣將邁入「高齡社會」。快速進入老年化社會,...

今 (105) 年至今,環太平洋地震帶頻頻發生強烈地震,除了0206美濃地震造成台南地區重大傷亡外,日本最近發生熊本地震,東加王國和厄瓜多也發生強震,尤其近日台灣地區仍不時發生有感地震,使識者十分憂慮台灣在地震方面因應的能量和準備恐有所不足。在另一方面,土壤液化、斷層和其他地質災害等形成國土發展重大威脅,也引起國人高度關注;但《都市更新條例》之修正,在立法院協商年餘仍遭阻滯,「公辦都更」又有頗多質疑。有鑑於此,本次專家會議之舉辦,...

過去因無上位的國土計畫法,先有都市計畫、再做區域計畫,國土規劃較無章法,違建濫墾、開發圈地或浮濫徵收久為國人詬病。《國土計畫法》施行後,確立其最高指導原則,地方將依據四大功能分區建立其國土規劃,並在六年後取代現行區域計畫。

然而,《國土計畫法》只是第一步,後續須持續研訂許多配套子法,相關機關之協調整合都須強化,民間團體也須監督政府國土計畫的施行。有鑑於此,本次專家會議之舉辦,期望能透過資訊公開之方式,讓各方了解當前本法的準備情形,...

活動介紹:

歷經三波改革仍未改善民眾對國會的觀感,值此新國會上任,而第三次政黨輪替的新政府上台之前,社會各界對於國會改革之期待益深。

究竟國會制度改革的問題意識為何?又追求的目的何在?實有釐清之必要,否則難得之改革契機將可能侷限於顯性、短期的制度問題,而忽略隱性、長期的結構缺失,若導致國會法制的系統連鎖效應與預期效果相悖,反減損未來進一步改革的動能,故必須對於整體憲政體制進行全局性的觀照與思考,以免見樹而不見林...

由於氣候變遷效應,極端暴雨下,降雨集流時間短、逕流量大,都市以傳統渠道排放為主的對策,反而易造成洪峰流量聚集。台灣每逢颱風侵襲或是雨季來臨,城市就為內澇所苦。近十年來水患型態不再是單純的「堤前洪水防範」而已,「堤後低窪區淹水」現象大幅增加,歸究原因應與地球氣候暖化、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不當土地利用、集水區河道上下游協調整合不足等因素有關。

另一方面,水泥地過多導致城市缺水,把能夠涵養水源的草地、濕地、林地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