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賴清德總統拍板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政府總支出將達到3.15兆元,這是2017年政府總支出1.93兆的1.63倍。 政府支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快速成長,我們的財政收入是否能夠支持?這些成長的支出是否會花在適當的地方?各縣市政府承擔了許多地方性公共事務,地方政府的收入是否得到合理的分配?這是財政紀律的問題,也有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的問題,賴政府必須嚴肅面對。
為落實卓內閣「創新經濟」、「均衡台灣」、「包容成長」三大施政目標,首場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會議將在9月3日登場,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核定近60人顧問名單,邀請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工總名譽理事長許勝雄、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擔任分組召集人,盼集思廣益,找出新方向。
賴總統及新內閣上任後,隨即成立「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努力針對重大問題圖謀解決。然而對財政為「庶政之母」並未得到應有重視。尤其是當前財政存在一些怪現象,卻視而不見、鮮少關心。
賴清德總統主持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議登場,賴總統以能源的多元多選題淡化非核神主牌的爭議,台灣進入「排碳有價」時代也轉移了外界對氣候調適的關注。諷刺的是,環境部長彭啓明雖在報告中凸顯賴總統政見,強調必須更加重視氣候調適,方能建構韌性永續國土,但為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安全而制訂的《國土計畫法》,卻正遭到地方政府與農民的強烈抗拒。
「一個族群的成功,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其他族群的苦難之上。」這句話在政治面與經濟面,都是顛撲不破的事實。
金管會昨(30)日宣布開放主動式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及被動多資產ETF兩大新商品,預計今年底將完成法規和系統,最快2025年有首檔新商品問世,以15家有意願承辦投信業估計,2026年累計發行規模可望上看2,000億元。
考量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恐激化中美對立,地緣政治風險將成為更嚴峻的外在挑戰,經長郭智輝23日宣告,將以「境外關內」為戰略架構,由經濟部出面籌組「大貿易公司」整合資源,降低台灣企業往海外發展的成本,並引導上萬家在陸台商開闢新市場生產銷售,以「大貿易公司」作為中小企業在全球開疆拓土的強力後盾。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透露將支持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機制(TISA),投信按讚力挺。投信業者分析,將可強化社會安全網、使老有所終,以日本NISA、泰國機制、美國IRA的經驗,不只帶動股市、也有助經濟發展,業者並試算,若台灣實施TISA增加的稅負遠大於少收的稅,也可引導投資人中長期紀律投資,落實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