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國土計畫法 原定明年上路,卻從中央地方互槓延燒到綠營內亂、部會分歧; 行政院 長卓榮泰坦言,國土法若干解釋、字眼、文字用語,確實會讓人產生疑慮。縣市政府和藍綠立委紛紛要求暫緩實施,環團則呼籲中央如期上路。隨著暫緩聲浪漸起,政治戰場也轉移到「責任誰來擔」,卻始終忽略國土法雖是整體規畫,但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家戶的資產價值和運用限制;基於國土安全永續的國土計畫,在地方和農民眼中卻缺乏公平正義,這才是該法最大的阻礙。
金融市場是現代經濟體系的核心,而在這個複雜的系統中,流動性風險至關重要。簡單來說,流動性風險是指金融機構或個人在需要資金時,無法迅速將資產轉換為現金來履行支付義務的風險。這種風險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可能導致短期內無法支付債務或滿足客戶提款和解約需求,而對於整個市場,則可能引發市場信心崩潰,進而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研議多年的「國土計畫法」,政府預計明(2025)年4月30日正式上路,目前除了中央地方互槓,中央和立委的意見也有所分歧,實際上存在許多不滿的聲音。其中,最大的反彈聲浪是被畫為農業發展區的限制,尤其農一和農二的建蔽率和容積率都較過去被限縮,想轉為其他用途也更加困難,自然引發農民的疑慮和抗拒心理。
台灣農地的實質價值長期被嚴重低估,政府需要負很大的責任,原因在於政府為編列各種農業補貼,...
行政院會8月通過主計總處的「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暨附屬單位預算及綜計表與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案」,上週函請立法院審議,立法院20日上午處理報告事項時,由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提案,將該份預算案退回程序委員會,經105位出席立委表決,其中59人贊成,46人反對,全案遭退回程序委員會。
央行宣布啟動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房市專家和業者均認為,房市成交量縮將成定局,但房價會不會被打下來?,頂多第四季部分產品價格有鬆動機會,至於鬆動幅度,應該不到5%。值得注意的是,928檔期將屆,市場已傳出有建商考慮將預售案往明年遞延推案,「先讓子彈飛一下」。
央行今天大動作打炒房,宣布六大措施,包括一,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之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二,自然人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為5成,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三,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由4成降為3成;四,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由4成降為3成;五,第3戶以上購屋貸款之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六,餘屋貸款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
股市「當沖(Day Trading)」雖是一種合法的交易制度,但降低當沖交易稅向來爭議不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行政院會甫通過「證券交易稅條例」第2條之2、第12條修正草案,再次延長現股當日沖銷交易證券交易稅率千分之1.5至2027年底。
國土計畫法原規劃明年4月30日上路,近日不僅中央地方互槓,中央內部意見也出現分歧,藍綠立委紛紛提案要求延期2年。 行政院 坦言,理解地方政府、 農民 及不同黨派意見分歧,但政府非常重視相關意見,有必要持續 溝通 與釐清,進一步取得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