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民主政治是當前主要的政治制度,尤其美國兩黨政治更是全球民主政治的典範;不過發展至今,在實際運作上也出現一些盲點。
ESG是許多人都能朗朗上口的時髦名詞。E是指生態環境(Environment)的維護;S代表社會性(Social),包括對社區、員工的關懷;G為治理(Governance),主要負責對象為股東。
國內三級警戒雖然延長,但可以「微解封」,不過,大部分縣市不敢放手,變成「沒解封」;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昨日表示,台灣目前屬低傳播風險,加上多數民眾目前只接種第一劑疫苗,一劑疫苗加上口罩、社交距離,相當於兩劑疫苗的防疫效果,「禁止人群移動」並非首要防疫措施,可適度放寬。
「長期來看,未來下雨的情況,臺灣的水資源、自然災害的情況都容不樂觀。」中研院環變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認為,依據氣候變遷推估的情境,雖然本次為號稱百年一遇的大旱,但未來類似的旱象極可能更加頻繁。
今年四月,美國總統拜登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針對氣候變遷議題展開雙邊線上會談,中方重申在二○六○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美方在重返巴黎協定後,喊出二○五○年達到碳中和,G20成員國紛紛跟進提出承諾,世界喊得火熱,台灣中小企業相對無感,碳權、碳中和這攸關民生經濟的重大議題,被嚴峻的疫情淹沒,實令人憂心。
根據台灣中央銀行的統計,目前國際間已經有86%的央行投入「央行數位貨幣(CBDC)」研究,而台灣數位新台幣也已經在去年9月啟動技術開發的實驗計畫。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各國數位貨幣推出,都有其政策意涵,搶先發行不一定能帶來正面且立即的效益;台灣數位新台幣推出的目標,就是要比目前社會上使用的各種電子貨幣還要更好用、安全,否則就只是多一個選擇而已,不具重大意義。
編者按: 疫情影響你我的生活,學子無法到校上課,許多產業也受到衝擊咬牙苦撐,人民不經要問這個政府到底部署了什麼?對楊渡而言,疫情疫苗等困境或有藉口推脫,但有三條底線本政府不該跨越,社會要如何面對失職政黨領導下的傷口,值得我們共同省思。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朱雲鵬於《中國時報》撰文整理指出,通貨膨脹上揚的三大推動來源,第一是「供需失衡」;第二個來源是各國激烈的貨幣擴張政策;第三個造成通貨膨脹的來源就是原物料和運輸價格的普遍性上漲,以上3個來源,彼此密切相關。見解如下:
返回議題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