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金融時報》報導,德國總理透過發言人表示,美國政府應效仿德國,制定限制網路煽動的法律,而不是任由Twitter、Facebook等平台自行制定規則。
孚創雲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延鵬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專利需有品質與價值,才能體現高毛利率、高市占率、貨幣化率等技術與市場價值,而無需聚焦於專利數量,因為即使布局相當數量專利,但卻沒有品質,也就沒有價值可言;反之,縱使專利有價值卻沒有品質,該專利也將被無效。
在這時無形資產就是智慧財產更加重要。過去四十年臺灣很多智慧財產問題懸而未解,我們一年付出兩千多億權利金,每年只收到十幾億到二十幾億的權利金。。過去四十年僥倖申請很多專利,但大部分沒有品質(Quality)與價值(value)。
數位身分證(New eID)試辦政策一波多折,唯一列入試辦的新竹市昨表示傾向暫緩,行政院隨即宣布,數位身分證要確保資安沒有問題與得到國人的信賴才會全面推動,目前已請內政部再溝通,也再次檢視資安是否可進一步改善,評估與確認試辦日期是否延後,盼內政部不要輕易放棄。
內政部推動數位身分證引發各界疑慮,行政院政委唐鳳今天表示,目前的身分證六代卡主要有兩個大問題,一是防偽保固只用到2016年,防偽功能越來越弱,二是背面有父母配偶、戶籍地等容易洩漏個資,七代卡主要就是要解決這兩個問題。
全球七大央行研發CBDC(央行數位貨幣)腳步不停,目前就中國人行和巴哈馬的進度最快。台灣中央銀行今年第四季進入第二階段「通用型CBDC試驗計畫」,由央行CBDC工作小組與外部技術團隊協作,亦與業者討論技術成熟的時間,半數業者認為需要七至十年。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火幣集團首席戰略官蔡凱龍於《金融時報》撰文分析:中國加密數位貨幣行業該如何被定位?是全盤否定還是揚長避短多加引導?這關係著該行業如何監管的問題。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獲頒2020卓越新聞獎「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於現今媒體亂象時代,著為所有媒體人之標竿,他相信媒體是永遠的反對派,記者是永遠的反對者;相信媒體應該以道抗勢,不應該依附權勢,他更指出相信新聞自由是民主政治的靈魂,而老派價值是新聞自由的靈魂。
過去廿年,我雖然參與過三家網路媒體「明日報」、「風傳媒」與「上報」的籌辦與經營,但我始終是個老派記者,一個相信老派價值的老派記者。
我相信:媒體對人應該是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