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財權

大陸國台辦於2018年2月28日宣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下稱「31項惠台政策」),而台灣行政院即於3月16日從優化就學就業、強化留才攬才、維持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優勢、深化資本市場、強化文化影視產業等四大面向,推動八大強台策略(下稱「8大強台策略」)因應。

近年台灣對於大陸經濟快速發展、新產業政策以及對台灣產業未來,膽顫心驚不已,遂而有「紅色供應鏈」的論述,而且還滲入政治、心理因素加以延伸演化,政府也以此推進產業政策,致未針對產業競爭與發展的本質探究,例如組建國家隊公司、主導產業轉型的投資併購,或將治絲益棼,而無助台灣產業轉型、升級。

長期來,權利人灌輸「尊重他人智慧財產」,導致各界認為專利是穩定權利。再者,專利又交錯著技術、法律、語言、使用者社群之多樣複雜且資料巨量,以及軟體功能侷限,各界僅能觸及專利的數量及相當淺層的資料,遂而忽視專利資料及其運用的黑暗面問題。

隨者美歐政府開放專利資料、專利資料標準化、專利資料跨域整合、專利資料可檢索度、專利資料專有知識、專利資料衍生運用、智能檢索的互動性、可闡述並體驗的儀表板介面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的運用發展,以及近年國際新進專利大數據業者的開發,將快速改變專利數據的評量與運用 – 在評量上即可從「不能評量」到「精準評量」、從「形式數量」到「實質質量」,在運用上即可從「有限運用」到「無限運用」、從「個案運用」到「整合運用」。

在投資併購如何快速精準評估標的公司全球專利資產、及應分析哪些資料並產出有價值的洞見,即是關鍵投資併購的查核項目。惟迄今全球各界執行投資併購有關的專利資產評估,仍侷限於分析形式的法律狀態資料,較難動員自己或外部各類專家評估專利的技術及其品質與價值,但該作業均難以快速精準分析標的公司及其競爭者和替代技術新進者的巨量專利資料並產出供決策者使用的資訊甚至知識。

過往受囿於數據的固有本質、政府開放、運用領域、技術層次、使用者能力、甚至數據及其內容品質等因素,致使產官學研界難以挖掘專利及投資併購數據所隱藏的價值,而且也不易廣泛延伸運用,據以產生更有利、更有效的用途與價值。

媒體報導台灣數家金控、銀行及壽險業者為因應金融科技發展趨勢,成立專利小組推進申請專利,數家金融業者亦發佈獲智慧財產局新型專利等訊息,用以形塑公司重視金融科技研發與專利能力,而其他尚無或較少投入專利申請之金融業者,亦恐專利數量落於人後甚至擔憂未來會受同行專利箝制,亦紛紛加速專利申請。

從2000年起,在美國各級法院涉及Fintech的專利侵權訴訟約近700件,其中涉及金融支付的案件即近半數,而自金融海嘯後的2009年起則有約250件專利訴訟,足見Fintech的跨域專利訴訟威脅已席捲而來,台灣傳統與互聯網金融業者則顯非以申請台灣專利方式即可解決全面性的專利問題,而亟需改變專利思維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