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TPP

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撰文指出,RCEP生效後對台灣部分傳產如石化、鋼鐵、工具機與紡織業可能形成壓力。未來台灣相關貨品進入RCEP國家,光是關稅因素就可能使得台灣產品銷往中國大陸的價格競爭力不如東協國家,台灣產品銷往東協的價格競爭力可能不如中國大陸;以外貿作為經濟支柱的台灣沒有迴避國際自由貿易的空間。

據《工商時報》綜合報導,RCEP2022年元旦起生效,政府提出信心喊話,表示將爭取盡速加入CPTPP,加強產業供應鏈布局以因應衝擊的信心喊話,學界亦有分析,運用國際情勢,有利於台灣加速進入CPTPP進程。

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APIAA)院士單驥分析RCEP、CPTPP與五眼聯盟三個區域貿易與政治的概況,並指出美國已警覺RCEP後,「印太戰略」已出現巨大破口。

編者按: 針對福島5縣食品開放議題,引起社會關注,日台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近期表示,維護國民食安是台灣政府的負責,是否開放福島食品,就按照國際與科學標準,他「等待著台灣自己的決心」,他也強調台灣開放福島食品進口和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沒有連結。

編者按: 四大公投落幕,反萊豬議題未通過後,不少人都好奇接下來是不是要處理日本核食的問題。繼 22 日傳出政府已經開始研議解禁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五縣的食品進口,引發外界對「核食將來台」的恐慌後,23 日經濟部長王美花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以「開放日本核食對我國加入CPTPP之影響與因應之策」為題,進行報告與備詢。

編者按: 反萊豬公投雖然沒能通過,但成功引發國外媒體關注。BBC報導指出,外界關注台灣政府是否解禁日本福島等五縣食品進口;日本媒體也分析,這項公投結果可能有助於解除福島等核區食品進口管制。

兩岸先後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前「經建會主委」、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18日下午在一場研討會分析,台灣能否進入CPTPP受政治影響,可能有3種可能的情境,還要看美國是否加入。若比照2002年兩岸同時進入WTO模式,因會員國與中國談判將花費很長時間,台灣加入將遙遙無期。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及相關部會首長27日將赴立院經委會,就加入CPTPP的衝擊與因應進行專案報告,推進六大工作,其中《專利法》、《著作權法》、《商標法》三法,近期將加速協調、提報院會通過後送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