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

美國聯準會(Fed)16日例會曾討論縮減購債議題,並暗示將提前升息,為股債匯市掀起動盪,道指全周甚至重挫3.5%,寫下2020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然而聯準會的一舉一動預料將繼續牽動美股走勢,包括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內的多位央行官員本周將發表談話,還有聯準會重視的通膨數據,都為市場關注焦點。

受到美國聯準會鷹派訊息打擊的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可能很快恢復創紀錄升值,因為市場預期,發展中國家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的速度可能超過美國。

編按:中央銀行17日召開首次第2季理監事聯席視訊會議,決議利率維持不變,「連五凍」維持在1.125%,同時上調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至5.08%。楊金龍表示,貨幣政策基調維持寬鬆,通膨仍屬溫和階段,但未來通膨須留意高公共債務、低利率兩大風險,此次會議罕見針對4月坊間出版一本書,發出「澄清稿」報告,對諸多不實指陳,特別澄清。

編按:美國聯準會(Fed)預估2023年就會開始升息,較先前預期的時間點還早,FED政策轉向後,主要各國央行嚴正以待,各國央行措舉與表態整理如下:

美國聯準會(Fed)在6月的決策會議為美國經濟復甦進展的喝采,並暗示已為此開始思量收回刺激措施的時機,官員已開始談論何時、及如何開始縮減購債措施比較恰當,並預估2023年就會開始升息,較先前預期的時間點還早,整體政策立場偏向溫和鷹派。

彭博資訊訪調的經濟學家預測,美國聯準會(Fed)最快要到8月才會宣布將縮減量化寬鬆(QE)措施規模,而Fed在台北時間17日所公布的官員利率點狀圖將顯示,Fed可能會在2023年開始升息,以因應經濟加快成長和通膨加速升溫。

隨著確診、住院和死亡人數下滑,歐洲光是這周,就有36個國家放寬防疫限制;就連從去年延到今年舉辦歐洲國家盃,11日就要在義大利羅馬登場;德國的知名主題樂園也重新開門,讓歐洲民眾都很期待夏季旅遊的到來,不過歐洲各國政府,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都警告,源自印度的新變種病毒,在歐洲有增強趨勢,呼籲歐洲人需負責任地旅遊;歐洲央行也維持一貫立場,保持刺激措施不變,謹慎觀望疫情發展!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五月消費者物價(CPI),較去年同月上漲2.48%,為八年來最高,其實這一漲幅還不是最可怕的,真正令人擔心的是進口物價急速上揚,五月進口物價大漲13.2%,創2008年7月以來最高,我們必須提防2008年的通膨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