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美國聯邦眾議院十三日壓倒性通過要求TikTok中國大陸母公司字節跳動,半年內必須拆分TikTok,否則將面臨美國禁令,從蘋果與谷歌的應用程式商店及其他網路服務下架,蘋果及谷歌違反也將受民事處罰。

中國近幾年新能源車發展突飛猛進,被列為中國官方列為「中國製造2025」強國戰略的主要項目,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1月中國製造的新能源車(油電混合動力與電動汽車)在全球市場銷量已達66%,佔比為全球第一。 此一現象也引起美方等西方國家擔憂,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就以數據安全為由,宣布將調查具有網路功能的中國製汽車。

美國持續擴大管制,避免晶片輸出中國提升其AI與軍事實力。但經濟學人近日評價,美國禁令漏洞百出,無法阻擋中國走私和以量突圍策略,反而使自身陷入執法困難,且推促中國自主提升技術的窘境。 經濟學人21日文章指出,美商務部2023年10月更新對中晶片禁令,雖用一年時間調整限制措施,但恐難有良好成效。

在2024年台灣舉行總統大選之後,諾魯隨即與我國斷交,並表示此舉是基於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案與一中原則,然而諾魯並沒有清楚的表示出「一中原則」的內涵。

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10日報導,5名熟知相關計畫的消息人士透露,拜登打算在台灣大選後,派前民主黨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以及共和黨前國家安全顧問海德里(Stephen Hadley)率跨黨派代表團訪問台北,而這可能使美中設法穩定緊張關係的努力複雜化。

全球半導體顯影設備龍頭艾司摩爾(ASML)應拜登政府要求,提前取消部分用於半導體成熟製程的深紫外光(DUV)設備出貨大陸,市場原本期盼,中企無法取得關鍵機台後,能舒緩成熟製程供過於求壓力,但中企早已大舉囤積DUV機台,美國新政是否能扭轉成熟製程產能過剩問題還未可知。

印度媒體《今日商業》(Business Today)24日報導,台灣雖然以獨立國家的方式運作,但北京卻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在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之後,關於「中國可能對台動武」的猜測也越來越多。曾任印度儲備銀行(即印度中央銀行)總裁的知名經濟學家拉加恩指出,中國確實有可能對台灣採取行動,並且引起西方世界的一系列反應。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6日表示,正與美國政府密切合作,開發符合美國規範、能出口到大陸市場的新AI晶片產品。同時,在當前的AI晶片競賽中, 輝達有許多「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華為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