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在現今地緣政治緊張升溫之際,科技改變了戰略領域。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施密特表示 美國的核心利益在於確保這些技術是由民主國家所設計、建立、部署和管理,避免由專制國家所掌控,造成政治威脅及對人民自由的損害。施密特也對民主國家未來的挑戰提出因應方向,期在創新、監管及國家利益間找到平衡。

在美中政治、軍事、經濟不斷加劇地競爭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及教授羅奇提出化解僵局三重策略:一、重建信任,促進彼此利益;二、從根本改變經濟關係,擁抱「正和」策略;第三、建立全新而強韌的互動基礎。來化解日益升高的衝突風險。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ohn Blinken)原訂於5日出訪中國,然而美國時間2日晚間傳出中國高空氣球進入美國領空,國防部質疑該氣球是為蒐集敏感情資所用,美方遂決定推遲布林肯的訪中行程;國務院資深官員表示,若條件允許,將盡快安排布林肯訪問中國大陸,同時雙方持續保持外交管道暢通。

美國與菲律賓之間的安全合作再度升級,雙方國防部發表聯合聲明,證實根據 2014 年所簽署的「強化防禦合作協議」( 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 EDCA ),菲國將再開放 4 座基地供美軍進駐使用,藉此強化美方在印太區域的軍事能見度,嚇阻中國近年來不斷在南海爭議區域進行軍事擴張的行徑。

華盛頓當局擴大對中國科技業的圍堵力度,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商務部已通知部分公司,不會再對任何申請輸出美國技術給華為的企業發出許可;彭博則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政府多快會改變政策。他們提醒,討論還處於初級階段。其中有人表示,可能在5月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四周年決定。

根據《彭博社》報導,美國、日本及荷蘭三國高層1月27日在華盛頓就半導體議題達成協議,日本和荷蘭將施行美國政府要求並已啟動的部分對華出口半導體設備的管制。其中荷蘭設備大廠ASML動向備受關注,BBC News中文網報導指出, ASML可能已經同意不會向中國出售製造成熟製程晶片的光刻機DUV,這項決定若屬實,對未來美中科技戰將埋下另一變數。

美國明年即將大選,內部分裂問題浮上檯面,國務卿布林肯即將訪中,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準備訪台,更適逢台灣進入總統大選倒數,兩岸議題將成為選戰攻防焦點。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今天聲稱,台灣議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任何時候都不要試圖突破這條紅線」。

對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將春季訪台,外界擔憂很可能如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來再度引爆台海危機,各方呼籲政府一定要慎重面對,台灣如何顧到美方友人訪台順利,但又不在台海間掀波瀾與緊張,將考驗政府能力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