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歐盟峰會廿四日在布魯塞爾登場,除疫情與英國脫歐問題外,各國領袖將討論如何在二○三○年前達成減碳百分之五十五的目標,但有關徵收碳關稅的討論,恐讓西歐國家與碳排量較高的東南歐窮國對立。

德國希望歐洲聯盟(EU)與美國、日本甚至中國等國成立氣候俱樂部,避免計畫中的「碳邊境稅」等環保關稅造成貿易摩擦。

石門水庫集水區蓄水量持續探低,北水局調降每日出水量嚴格控管水情。

嘉義林管處轄管玉山事業區第52林班16日發生森林火災,17日出動直升機8架次空中灑水灌救,仍無法阻止火勢。

衛報報導,根據最新研究《塑膠垃圾製造者指數(The Plastic Waste Makers Index)》,全球55%一次性塑膠垃圾產自20間公司,有國營也有跨國公司,包含石油天然氣巨頭和化工大企業,加劇氣候危機並造成環境災難。

今年5月中旬,台灣地區受到持續乾旱以及氣溫升高的雙重衝擊,一周之內出現兩起大停電事件。誠如蔡英文總統所說,此不只是讓正承受疫情升溫影響的一般大眾憤怒的表示難以接受,對於正要迎來就職五周年的蔡總統,自然更是直白的反應「我也很難接受。」為此,她在517大停電的次日,就立即要求行政院應全面檢討電力調度以因應極端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新挑戰。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自2008年起,每年運送種子至挪威「末日地窖」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儲存,19日再度把48種蔬菜作物,超過1萬1771個備份種原打包裝箱空運至挪威,這次寄送的種原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亞蔬種原備份率已達45%,2025年可以把亞蔬的種原9成都送到挪威保存。

爆發的武漢肺炎疫情、水情緊繃,電力也亮起警戒燈號,總統蔡英文的520連任週年挑戰不少。全面執政的一年間,如同競選時以能源為亮點的環境政見,環境施政仍是側重能源題,100天後亦將面對任內第二次的能源公投,接受全民的考驗。環境資訊中心去年推出蔡政府第二任期的環境能源挑戰,一年後再度檢視,也邀請讀者持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