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今天(15)是第13屆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接受民間推薦專家學者擔任環評委員的最後一天。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指出,曾文水庫受惠於近半個月來鋒面降雨及午後雷陣雨「下對地方」,配合水源調度策略,到15日中午蓄水量幾乎多出一座南化水庫的量,使曾文及烏山頭水庫灌區農業供灌露出曙光。
疫情升溫影響太陽光電裝設進度,上週能源局及業者表示,今(2021)年6月底6.5GW目標應能如期達成,然而年底8.75GW的目標可能受到影響。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4月22日召開全球氣候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會時重申,將於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以及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兩大目標
氣候之家報導,紐西蘭政府官方顧問提出2035年碳預算建議書,但批評者表示,其內容對畜牧業太過輕放,且過度依賴國際碳抵消制度。
根據聯合國的土壤污染報告,全世界糧食有 95% 來自土壤,但如今土壤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再生能源占比持續提高,儲能設備成為能源轉型重要配套,對此台電重啟評估多座大型抽蓄水力發電,由「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今(2021)年率先啟動環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政府上週在評估一份關於中國廣東省台山核電廠氣體外洩的報告,因為持有電廠部分所有權的法國企業警告有「迫切的輻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