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FT-Booth調查顯示,經濟學家普遍擔憂總統出臺的相關措施及其對央行的批評。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美元計價資產作爲避險工具的角色感到或多或少的擔憂。英國《金融時報》調查的經濟學家警告稱,唐納•川普「驚人的財政政策揮霍」以及對美聯準獨立性的攻擊,有可能削弱美國作爲外國投資者最終避風港的地位。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下屬的肯特•A•克拉克全球市場中心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九成受訪經濟學家表示,...
知情人士透露,歐盟願意接受與美國達成的一項貿易安排,包括美國對歐盟的許多出口產品徵收10%普遍關稅,但歐盟希望美國承諾降低對製藥、酒類、半導體和商用飛機等關鍵行業的關稅。
歐盟還爭取美國給予配額和豁免,以實質降低美國對汽車和汽車零組件徵收的25%關稅,以及對鋼鋁徵收的50%關稅。這些要求匿名的人士表示,負責歐盟貿易事務的歐盟執委會認為,雖然這種安排略微偏向美國,但仍在可接受範圍內。
...
川普先發制人的打擊行動能否奏效還難以預測,因為打擊和隨後達成的脆弱的停火協議都是剛發生不久的事情,但一個陰影已經逐漸產生,那就是伊朗以及其他國家將從這件事中得出與白宮預期截然不同的結論:在一個充滿威脅的世界,擁有核彈是唯一的防衛手段。
朝鮮是上一個擁核國家,它從未面臨過這種打擊。朝鮮多年抵制國際社會的棄核要求,其核地位現在已經難以改變。川普與朝鮮獨裁者金正恩有過「 友好的信件 」往來,還見過兩次面,均無功而返。反觀伊朗的核問題,...
美國21日發動名為「午夜之錘」的軍事行動,介入以色列與伊朗的戰爭,強力打擊伊朗核設施,使用碉堡剋星「巨型鑽地彈」GBU-57轟炸福爾多核設施,最新空拍畫面可看到,明顯有彈坑出現在地面上,且核設施入口幾乎都遭掩埋。澳洲媒體「澳洲人報」報導,此次攻擊也在印太地區重新釋出戰略訊號,顯示美國並未退回孤立主義,在國家利益與盟友安全受威脅時仍會果斷出手,有助重建美國在印太地區抵禦中國大陸的嚇阻力。
日本首相石破茂於出席七大工業國(G7)峰會期間,於加拿大時間6月16日(日本時間6月17日)在當地與美國總統川普、加拿大總理卡尼、德國總理梅爾茨分別舉行雙邊會談。根據外務省發佈的新聞稿指出,會談中,三方領袖就印太戰略、經濟議題及國際安全合作等廣泛主題進行意見交換。
中、美、歐三方在AI監管態度分歧明顯。中國推出Deepseek後,歐洲支持開源,美國雖承認過去政策失誤,實際變化有限。美國整體監管鬆散,依賴產業自律與州法;英美雖均屬自由派,但最近都有數位政策的轉變,英國拒公開訓練資料引發產業反彈;美國在副總統范斯主導下重現新自由主義風格,科技業遊說力強。英美監管路線分歧,政策演變值得關注。
美國總統川普在Truth Social發文,證實6月5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約90分鐘,內容聚焦貿易協議細節,川普表示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通話,中美經貿問題將有正面結果,雙方團隊很快會再度舉行會談,也互邀對方進行國是訪問。習近平還告訴川普,美國應當慎重處理台灣問題。
前韓國總統尹錫悅去年12月無預警發布緊急戒嚴,在國會快速表決解除後,遭彈劾下台,並受到涉嫌主導內亂的調查,多名政府及軍警高層人員也牽涉其中。韓國因此經歷總統改選,第21屆總統當選人李在明4日上午正式就任,他在就職典禮上表示將重建因政治紛爭而分裂的國家,並徹底找出真相、追究責任,避免內亂狀態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