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恐關門 專家示警可能影響經濟

白宮 9 月 29 日舉行的跨黨派協商無功而返後,如果國會未能在美東時間週二午夜(台灣 10 月 1 日中午)前通過臨時撥款美國聯邦政府將於 10 月 1 日、2026 會計年度首日開始「部分關門」,此番僵局與以往不同,專家指出過去政府關門多屬政治事件,但由於川普政府威脅,受關門影響的政府員工將「永久裁員」、而非只是被迫休無薪假,可能帶來更直接的經濟影響。

美國政府關門邊緣倒數 起因為何?

簡單來說,任何美國政府停擺都源於兩黨無法達成共識。本次事件則為在10月及以後無法通過一項為政府服務提供資金的法案,共和黨雖同時掌控眾、參兩院,但參院要通過任何撥款案,仍需60 票跨黨派支持;民主黨以此為槓桿,要求把近期被削減的醫療與教育經費在所謂的「Big Beautiful Bill」中完整恢復,並延長將到期的醫療保險補貼、撤銷對 Medicaid 的刪減、反對削砍 CDC 與 NIH 的經費;共和黨則主張將醫療與政府資金分開處理,先確保政府不關門再談政策,參院多數黨領袖舒默會後直指雙方「分歧非常巨大」。

若無跨黨臨時撥款(CR),政府資金將於10 月 1 日 00:00 EDT用罄,白宮 9 月 29 日與兩黨領袖的「最後一刻」會談仍未能縮小歧見。

上一次美國政府關門是在2018年底,川普第一任期期間。雙方目前正在做出最後努力,試圖避免重蹈覆轍;川普將首次會見四位國會領導人,包括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民主黨高層以及共和黨同行,這是他重返白宮以來的首次會面。但川普也在受訪時承認:「我不知道我們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政府一關門會怎樣?

如果美國聯邦政府真的進入關門,牽涉到民眾生命安全或法律規定必須維持的業務,會繼續運作,邊境管制依舊執行,院內急救與住院照護不中斷,聯邦執法人員和空管人員也會持續上班,但短期內可能面臨超時與人力不足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和醫療保險(Medicare)的支票會照常寄出,不過資格審核和卡片核發可能延誤。

相對地,許多仰賴年度撥款的單位或服務會縮減或暫停,國家公園通常會關閉部分園區或縮短營運時間;食品與藥物檢驗規模將減少;學貸核發會延緩;聯邦法院若資金不足可能被迫縮編;中小企業補助款也可能延後發放;勞工部(DOL)和勞工統計局(BLS)在應變計畫中表示,會「有序停止」多數計畫與作業,因此重要數據像就業報告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延後公布

勞動市場的直接衝擊,是「非必要」的聯邦員工將被迫無薪休假;「必要」人員雖會繼續上班,但薪資常常要等僵局解除後才補發,本次格外引人注目的是白宮被指出評估直接解雇部分職位。聯邦新聞網分析師提姆泰敏(Tim Temin)形容:「若將缺乏資金又不在總統議程內的機構人員解雇,這是前所未見。」維吉尼亞州參議員提姆凱恩(Tim Kaine)則警告:「威脅要一再創傷聯邦勞動力……不是空話,很多維州人覺得反正他們遲早都會這麼做。」聯邦員工工會(AFGE)更批評,工人被當成「談判籌碼」。

僵局從政治風險 提升至經濟風險

政府關門在美國並非新鮮事,但往往只在政治層面留下痕跡,對經濟層面的影響相對輕微。

金融市場偶爾出現拋售,但往往很快就反彈。經濟成長方面,多數經濟學家估算,每關門一周大約讓國內生產毛額 (GDP) 減少 0.1 個百分點。對於規模達 30 兆美元的美國來說,即使是最長的關門紀錄──2018 年那一次從年底延續到隔年 1 月、共 35 天──影響也不算大。而且根據美銀分析,短期損失通常會在下一季彌補回來。

但這一次,僵局最突出的特點是白宮的立場;川普政府似乎非常樂意長期關閉很大一部分美國政府機構。事實上,官員們已經威脅要利用停擺來識別「非必要」的工作人員,然後可能永久解僱他們。

此外,在過去的停擺事件後,政府運作大多會恢復正常,一旦僵局解決,人員和預算水準也基本回到原來的狀態。然而,在過去九個月裡,川普政府已大幅削減支出並迫使部分員工離職,若本次以「關門」為由進一步永久裁員,經濟的二次效應與就業市場的結構性傷痕可能超出以往。

經濟數據延誤 影響還待觀察

美國勞工部上周五表示,若政府關門,幾乎所有業務都將停擺。該部轄下的勞工統計局 (BLS) 負責發布多項重要數據,包括每月的就業報告,萬一政府關門,這些報告都將延後。勞工部也在應變計畫中警告,經濟數據不只可能「遲到」,還會因資源受限導致「品質下降」。

對於領取社會安全津貼的民眾來說,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延後發布,可能會影響生活費調整 (COLA)。

聯準會 (Fed) 也可能受到影響,因為央行制定利率與貨幣政策時,高度依賴 BLS 數據。

美銀利率策略主管 Mark Cabana 說:「雖然美國政府可能走向關門,但我們預期經濟影響有限。政府關門將暫停官方經濟數據發布,若持續時間過長,Fed 將被迫依賴民間數據來制定政策。」

NerdWallet 高級經濟學家 Elizabeth Renter 也同意多數華爾街分析,認為最終影響應該「相對溫和」,但她提醒就業市場有潛在風險;Renter 說:「最直接、最顯著的衝擊,會落在被迫休假的聯邦員工與承包商身上。一個家庭就算只有一周沒有收入,財務穩定性都可能被大幅打亂。」

 

 

相關新聞

美國川普政府下令把國防部改名為「戰爭部」之後,隨即召集美國國內外所有的各軍種將領,齊集維吉尼亞州的陸戰隊基地,...
以哈戰爭已滿兩年,美國總統川普提出了一個名為「20點計劃」的和平方案,目前已經取得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同意,但巴勒斯坦方並未加入討論協議內容...
多部田俊輔:在中國,被稱為「內卷」的過度競爭不僅停不下腳步,還在向引領世界的純電動汽車(EV)及電池等諸多行業蔓延。...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29)日召開會議,決定二十屆四中全會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將審議「十五五」(2026-2030年)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