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測站

前美國總統川普向媒體表示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外界認為政府沒有及時發聲;行政院長陳建仁19日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當然不接受川普說法,並認為川普引述的數字根據都錯,應對事實有更多了解,且台美對於促進雙方貿易都有共識,希望互助互利,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協定就是最好的例子。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領袖本週開會時稱,應讓烏克蘭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加入北約,粉碎烏國立即獲邀入盟的希望,不過烏克蘭仍在峰會中取得多項實質收穫。

據 美國 《 華爾街日報 》4日報導,拜登政府正在準備限制中國企業使用美國雲計算服務,從而防止中企繞開美國對華先進製程人工智能(AI)芯片的出口禁令。中國專家接受《環球時報》採訪表示,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打壓正一步步走向極端。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預計本月6日至9日訪問中國,外界預期雙方將針對一系列問題進行討論,包括對中國新版「反間諜法」和表達新疆人權議題的擔憂,但一般預期這次訪中行不會有重大突破,目的僅限與中國建立長期溝通管道。

日本今年夏天即將實施「含氚廢水」排放入海計畫,將超過 100 萬立方公尺的核處理水,分次沿著一公里長的海底隧道排入太平洋,引起東亞鄰國憂心衝擊全球人體健康和海洋生態。台灣方面,立委陳椒華指出,目前台灣檢測進口食品放射物質標準未統一,呼籲建立有公信力的檢測機制。

蔡英文總統出席開幕式強調,維持區域安全是台灣政府最重要的政策,台灣致力與鄰居、和民主夥伴合作,避免台灣海峽衝突。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文杉文稿表示,新聞自由面臨制度、科技和永續等三大挑戰,期待今年與會的媒體人能透過豐富議程有所啟發。並表示在今日和平中的民主國家,新聞自由也是脆弱的;執政者使用「假消息」或「假新聞」逃避監督,以新聞監理手段削弱第四權,如何維護新聞自由,仍是新聞媒體的首要追求。
協會主席Fernando de Yarza致詞說,世界新聞年會選在國際緊張的氣氛下於台灣舉辦,彰顯年會對民主和新聞自由的支持,台灣的地緣政治議題成為各國媒體關注焦點。紐約時報縂編輯Kahn於聯合報專訪表示,因為兩岸情勢的關係,台灣問題引起很多關注,導致對台灣的報導增加。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19 日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會談;期間被美方表示「四不一無意」承諾;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制度、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據法新社、路透社等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 19 日對布林肯此行回應「我們走在正確道路上」。

臺灣與中國分別於 2021 年 9 月先後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CPTPP ),如今臺灣進度未明,中國方面卻已有新進展。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 17 日表示,中國已向 CPTPP 成員遞交加入的交流文件,重申有意願、有能力加入 CPT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