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持續清零的政策,經濟與人身自由都大受影響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一小區發生高樓火災,住戶難以逃生的悲劇,引爆中國民間反封控抗爭持續擴大,逾50校學生響應,各地掀起「白紙革命」,民眾自發性上街抗議,要自由的口號在中國內部發酵。
路透社表示 ,中國周日結束十年兩次的領導層改組,習近平獲得第三個執政黨總書記的任期,新的政治局擠滿盟友。習打破打破自 1976 年毛澤東去世以來派系製衡的傳統先例,他的第三任期,確保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以來 最有權勢的領導地位。
BBC報導 ,美國加州大學史宗瀚表示,不僅所有政治局常委都來自習近平派系,而且習近平沒有堅持已有年齡慣例,史宗瀚評價,這體現習近平「對任命的絶對控制」。李強沒有在國務院工作過,...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預期接替劉鶴,出任國務院副總理,成為未來財經政策總舵手。明年3月「兩會」後將卸任,財經領導班底將全面換血。
說話輕聲細語的理論家王滬寧將留任中國最高決策機構,這標誌著中共強硬政策的延續,以及意識型態將在習近平的下一個五年任期發揮持久作用。
新華社北京 10 月 23 日電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公報,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於 2022 年 10 月 23 日在北京舉行, 2022 年 10 月 23 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0月17日表示,在中共領導人主席習近平的治理下,中國當局正在「加速」實施併吞台灣的計劃,而一旦台灣被北京奪取,全球經濟將遭破壞。對此,國務院和國防部十八日面對媒體詢問,均不回應這項評估,只重申美國政策沒有改變,致力維護區域和平穩定。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6日登場,開會內容彰顯中共政治議程與未來重要施政方向,國際媒體與學者普遍認為,習近平發言在鋪陳、用字遣詞上,與2017年的十九大相較,更為緩和,但對台政策上,「促統、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統一」卻也提上議事日程。
港媒「香港01」發表評論 , 新冠疫情發生3年以來,企業倒閉、民眾被迫失業,陷入「手停口停」的危機。社會瀰漫一股負面情緒和無力感,為何很多人對於自身和國家發展預期轉弱,其背後最根本因素是當下許多人正陷入收入縮減困境。希望二十大能實事求是地直面經濟困境,集中力量化解經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