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困頓 二十大須重建民眾信心

中共二十大將在16日登場。港媒「香港01」發表評論指出,中共二十大最緊迫的工作是「重建人民的信心和預期」,實事求是直面經濟困境;也希望防疫政策能「與時俱進」,根據病毒毒性和全球防疫形勢的變化,更好地保障人民正常生活和經濟發展。

中共二十大官網消息,二十大新聞發言人15日下午將舉行新聞發佈會。屆時發言人在人民大會堂,媒體記者在設于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的分會場,透過網路視訊連線進行「雲採訪」。發言人將介紹大會準備情況、議程,並回答中外媒體關心的問題。

五年一次的中共全國黨代會,歷來是決定中國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間走向的重要會議。「香港01」指出,今年以來,在層層加碼、過度防疫的影響下,中國經濟遭遇多年未有之困境,今年第二季GDP按年增長跌至0.4%,年初制定的5.5%年度GDP增長目標恐難完成。經濟增長和就業問題,成為各方關切的重中之重。

評論稱,新冠疫情發生3年以來,企業倒閉、民眾被迫失業,陷入「手停口停」的危機。對於許多人來說,不論是還房貸、車貸和企業經營借款,還是維持家庭每月生活所需的基本費用,都有賴於努力工作,一旦被疫情衝擊無法工作,立刻陷入困境,病毒未必會傷害到他們,但還款和生存的壓力,有可能把他們逼入絕境。

評論直言,為何那麼多年輕人對自身前途充滿迷惘,為何社會瀰漫一股負面情緒和無力感,為何很多人對於自身和國家發展預期轉弱,其背後最根本因素是當下許多人正陷入收入縮減困境。

評論呼籲,在此情勢下,許多人都將二十大視為政策調整的重要時間點,希望二十大能實事求是地直面經濟困境,集中力量化解經濟困境,「希望防疫政策能與時俱進,根據病毒毒性和全球防疫形勢的變化,更好地保障人民正常生活和經濟發展。」

 

黨官媒齊發聲  力挺動態清零

《人民日報》連三日發文表明要牢牢守住規模性疫情底線後,捍衛「動態清零」政策,表明疫情防得住,經濟才能穩住,新華社也刊出時評文章強調,動態清零是底線。

如何防疫兼顧經濟發展,仍是中共二十大前夕最大挑戰。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7日發文表明要牢牢守住規模性疫情底線後,10、11日又接連發文捍衛「動態清零」政策,表明疫情防得住,經濟才能穩住,新華社也刊出時評文章強調,動態清零是現階段成本最低的「最佳選擇」。

面對二十大前夕,越來越多質疑「動態清零」的聲浪,《人民日報》10日先是以增強對當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為題發文指出,「躺平」沒有出路,必須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們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絕對不能放鬆防控、導致前功盡棄。

緊接著11日,《人民日報》再加碼以〈「動態清零」可持續而且必須堅持〉為題強調,疫情防得住,經濟才能穩住,動態清零較好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用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動態清零是綜合社會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是現階段及時控制疫情的最佳選擇。

文章不忘示警,中國60歲以上人口達2.67億,如果選擇「躺平」,疫情蔓延開來勢必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更嚴重損失。一旦形成規模性反彈,疫情蔓延勢必會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衝擊,最終付出的代價會更高,損失會更大。

而新華社也刊出時評〈增強定力耐力,疫情防控絕不能「躺平」〉指明,「躺平沒有出路」。目前絕大多數「躺平」國家付出了「巨大代價」。中國防疫還遠未到可以「歇歇腳」、「鬆口氣」的時候。「動態清零」是現階段基於中國當前疫情形勢的最佳選擇,是「綜合社會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

文章表明,一方面必須落實好「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和層層加碼」,進一步提高防控的科學精準水平。

至於《北京青年報》時政新聞帳號「政知新」則綜合分析各官媒重點稱,目前,正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增強信心」更是幾個官媒共同傳遞的訊號。此外,既要防範「躺平」也要警惕「過度防疫」。

相關新聞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