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瞭望台

即將卸任的中共總理 李克強:要深入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 對 外開放是大陸基本國策,匯率穩事關經濟金融大局穩, 加大金融對擴大內需、優化結構的支持。

中國公布 2022 年人口數據,顯示該國人口 60 年來首次出現萎縮;有分析認為, 這標誌著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 專家預測中國發展歷史將面臨「轉折點」,並且警告一個「無法設想的」人口危機將造成災難性後果,更表示中國人口下降恐帶來地緣政治效應。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中國政府在2020年4月宣布暫停中國畢業生來台升學,迄今尚未恢復,最後一批大陸學士生在今年畢業之後,引發台灣高教圈擔憂,學者專家表示,兩岸局勢不論為何,還是希望至少能先放行研修生來台,讓兩岸文教交流得以延續。陸委會則強調,雖陸生持續減少,但這學年結束後預估將有2000多名陸生在台就學,沒有「掛零」情形。

隨著兩岸關係變化,近年來大陸涉台研究成顯學,但台灣的大陸研究卻有所降溫,甚至研究資源受到排擠。兩岸交鋒日益激烈,台灣社會的「知陸派」愈來愈少,如何知彼知己?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日前在座談會上強調,在兩岸持續緊張之際,研析「習近平現象」是重中之重,「以舉國之力來做這件事情是應該的」。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國台辦主任宋濤表示,將在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台灣「有識之士」協商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他表示中國放棄對台強制性政治框架及軍事脅迫,才能為有序交流創造條件。對此,淡江大學教授趙春山指出,中共現在已經進入促統進程,未來宋濤的工作就是對台灣內部及國際操作統戰;台大政治系教授楊永明則提出,宋濤上任三意涵解析,致力在和平發展上尋求協商。

中國正處疫情海嘯,專家推估據綜合各種估算,全中國感染人數直上看6億大關;中國政府上週宣佈將從1月8日開始放開邊境管控措施,世界各國也開始嚴正以待。除了擔憂引發新一波疫情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中國未來數個月確診人數恐暴增,預估將進一步打擊本土經濟,以及拖累全球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