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儘管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上周堅決表示,目前還不準備考慮縮減購債規模,但許多投資人都賭公債殖利率將升破3月時的高點。鮑爾僅指部分市場出現泡沫 但貨幣政策非唯一促成因素

編按:台積電宣布赴大陸擴建28奈米產能,以因應車用晶片等結構性需求增加,台積電強調,南京廠擴充成熟製程產能,並不是因為台灣缺水缺電。微博資深作者寧南山提出觀點,解析中國晶片發展契機,南寧山認為,晶片產業鏈盡快形成 有利於長期發展。

德國媒體報導,歐盟官員本周五(30日)將與美國晶片業龍頭英特爾(Intel)、台灣台積電(2330)及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等全球晶片大廠的代表會談,希望提高歐盟的晶片自主性,還準備了規模上百億歐元的補貼,以吸引外商設廠。對此,台積電態度低調,並不回應。

編按:疫情後,全球經濟處於復甦階段,台股來到歷史新高點,熱錢過剩、航運貨櫃短缺、原物料上漲,未來是否反應市場物價的通膨疑慮仍在。上週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提醒仍要審慎投資注意風險,國發會則表示,台股仍有基本面支撐。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台積電積極打造半導體綠色供應鏈,除了增加投資再生能源,也要求自家供應鏈跟進「綠化」,擬將「供應鏈碳足跡」及「減碳績效」列入公司採購重要指標,攜手機台設備商合作開發半導體節能綠色機台,109年節能團隊提出272項節能行動方案,成功省下2億度用電量。

編按:全球化的人口擴張、經濟發展快速,人流、物流移動,間接影響地球生態發展,氣候變遷刻不容緩,政治、經濟、環境、金融、科技、公衛無一不幸免。國際再生能源總署3月時指出,全球若要達到氣候目標,到2050年將投入115兆美元於太陽能電、電動車等潔淨能源,如此才能讓全球氣溫上升減緩至攝氏1.5度。

編按:新冠疫情導致人們對經濟情況和未來堪憂,《日經》報導指出,疫情對生育的影響顯現出來的時間落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多個國家的出生人數下降10~20%。日前CIA更預測,台灣今年生育率,全球最低,16年後、至2037年時新生兒恐「提早」跌破10萬人大關。

歐盟自2018年5月正式執行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到2020年12月所公布的「數位服務法(DSA)」和「數位市場法(DMA)」等法案。從外界看來,這些都像是在對國外的大型企業進行管制及約束,實則是歐盟為了配合發展「數位單一市場」的規劃,對歐盟會員國境內的業者、現在與未來要進歐盟市場的跨國業者進行區分、定義,對不同規模的網路服務業者、平台服務業者進行「法遵」的要求,不再只要求業者「自律」,進一步要求業者們明確落實法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