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台美TIFA復談落幕,結論除了增加更多工作小組會議外,並沒有任何一方值得大書特書的具體成果。從會後雙方發布新聞稿對比,更可以看出,這是一場「台灣避談美豬進口、美國不提疫苗代工」的各自表述;看清台灣的「呼籲」,和美國的「要求」,才能掌握雙方在這次TIFA不足為外人道的底蘊。
美國聯邦參議員魯比歐等42位跨黨派參議員30日致函美國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強調恢復美台TIFA對話的重要性,並要求戴琪將TIFA對話與建立磋商FTA的基礎列為優先項目。
《路透社》報導,睽違五年之後,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將於週三正式登場。外界一向視TIFA會議召開為台美關係溫度計,但學者認為,台美關係近年大幅精進,TIFA會議不必多賦予政治性意義,更可以純粹事務性協商視之。
《路透社》報導國際清算銀行(BIS)週二發布的年度報告稱,新冠危機後不均衡的全球復甦將使調整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成為政策制定者面臨的“艱鉅”挑戰。全球房價飆升是國際清算銀行目前關注的另一個主要宏觀經濟問題,但通常有利於老年人,而犧牲了年輕人。
全球化的經濟、社交活動使人類更加依賴網路傳播,而新冠肺炎疫情推動的遠距工作潮也使網路與生產活動的關係更加密切,但近年來因為網路攻擊軟體的發展,相關駭客風險已是20年前的8倍,七國會議與北約最近達成共識,可能針對網路安全提出相應的安全協議,確保全球金融、民生體系的穩定性。
中共《人民日報》昨則以「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題刊發評論,捍衛中共的治理成果,正在全球範圍引發更多思考。習要求中共黨員「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另一方面則放眼全球,替中共統治尋求正當性。鄭永年認為,一旦過度強調「特殊性」,「中國敘事」話語就會充滿民族主義或者民粹主義色彩。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今日(30日)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視訊舉行,睽違5年後再次復談,對談的人員則是由行政院經貿辦(OTN)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助理貿易代表Terrence J. McCartin,對談。除討論強化供應鏈韌性、疫苗進出口程序簡化等,預料也將觸及推動洽簽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議題,備受矚目。
中央銀行為配合「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電支條例)及相關子法規新增電子支付機構得經營國內外小額匯兌業務,同時強化並落實外匯管理及三大簡政便民,修正四項規章,均自7月1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