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日經》報導,中國購買的日本國債正在迅速增加。超過1年的中長期債券的凈買入量4~7月達到約1.4萬億日元,是上年同期的3.6倍。由於貨幣寬鬆的長期化,預計美國國債的低收益率將持續。在此背景下,對於按美元計價的收益率高於美國國債的日本國債,中國正在增加投資。中國通過外匯儲備持有大量美元,日本國債也成為了中國的投資對象。

《日經》報導指出,美元的貶值趨勢在持續。與主要貨幣相比的綜合指數和3月的高點相比下降了約1成。根據政府債務等經濟情況計算的理論值比走弱的實際匯率還低。這顯示出美國在新冠疫情下啟動大規模經濟對策,在已開發國家中財政惡化明顯。要支撐因疫情再次擴大而停滯的經濟,需要採取進一步的財政刺激,美元貶值有加速的可能性。

全球七大央行研發CBDC(央行數位貨幣)腳步不停,目前就中國人行和巴哈馬的進度最快。台灣中央銀行今年第四季進入第二階段「通用型CBDC試驗計畫」,由央行CBDC工作小組與外部技術團隊協作,亦與業者討論技術成熟的時間,半數業者認為需要七至十年。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火幣集團首席戰略官蔡凱龍於《金融時報》撰文分析:中國加密數位貨幣行業該如何被定位?是全盤否定還是揚長避短多加引導?這關係著該行業如何監管的問題。

美國著名漢學家、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中心前主任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於1日晚間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機會。傅高義還指出,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據《朝日新聞》報導,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州劍橋的一家醫院過世。

美國國會歷經好幾個月,周日終於達成協議,同意9000億美元(約25兆台幣)的新冠紓困套裝方案。這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救援案之一,而國會幾個月來都在尋思,要如何因應這百年來難得一見的新冠肺炎危機。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指出,全球股市,尤其是美國股市,是否處在一個必將破裂的泡沫中?答案取決於企業盈利和利率的前景。只要前者強勁,而後者超低,那麼當前股價看上去是合理的。

當前的全球政治經濟態勢,正處於新舊秩序交替的黎明破曉時刻。舊的觀念、規範與體制,正出現運作失靈與不勝負荷的疲乏凋零跡象;新的思維、秩序與模式正處於激盪、探索與醞釀階段,尚未破繭而出。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邀請三位大師政經對談,深入剖析國際趨勢、對台灣的影響、以及台灣的因應策略,為台灣尋求自主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