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馬丁•沃爾夫指出 全球化並沒有消亡。它甚至可能並未步入末路。但是它確實在發生變化。在此過程中,塑造它的機構——尤其是世界貿易組織(WTO)——也在被迫改變。我們正在邁向一個不同且困難得多的世界。不過,在設定新的航向時,我們需要避免一些錯誤。以下是七大錯誤。

拜登政府一直面臨壓力,要求降低部分或全部關稅,戴琪表示,貿易談判代表永遠不會放棄槓桿。

綜合媒體報導,鮑爾赴國會,就貨幣政策發表證詞。他強調,Fed將竭盡所能、並且採取迅速行動去壓低處於40年高點的通膨,通膨降溫前不會改變升息速度。外界憂恐引發經濟步入衰退疑慮,對此,美國財長葉倫看好Fed政策,能抗通膨及完全就業兼得,有效打擊通膨的同時,失業率不至於大幅回升。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美國消費者整個2022年恐都得經歷難以忍受的高物價,預期經濟將放緩;經濟學家預測未來12個月出現衰退機率甚至高於2008金融海嘯時期。

美國今年五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攀升至四十年來新高的百分之八點六,顯示物價上漲壓力難解,迫使聯準會上周宣布廿八年來幅度最高的升息三碼。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大增,未來十二個月出現衰退的可能性達百分之四十四。

知名史學家尼爾‧佛格森(Niall Ferguson)指出,傳統觀點認為,黨派兩極分化是現代美國政治的禍根,但兩黨共識更令人害怕。美國兩黨同意抵制中國的崛起​​是美國外交政策基礎。拜登大戰略中,存在著嚴重缺陷,能否降低美中對抗?如果要在台灣戰爭和十年緩和之間做出選擇,不如選擇低盪政策 (Detente,和解之意)。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年底前美國物價可能都會維持「高到令人無法接受」的情況,她預期美國經濟將減速;克里夫蘭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梅斯特則表示,美國經濟衰退風險正在上升,而且需要兩年才能讓通膨率回落至聯準會的百分之二目標值。

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獲頒2022唐獎永續發展獎,他錄製影片表達對得獎的感謝,也呼籲永續發展目前正面臨巨大挑戰,「全球應該合作達成這個世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