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在薪資-通膨螺旋上升的陰影壟罩下,美企明年依然計畫幫員工加薪4.6%。美企雇主認為,勞動力市場供需失衡,人才難尋,而通膨壓力,讓雇員的實質消費力縮減。不過,加薪也不是齊頭式的加薪,而是擁有企業需要的技能與高附加價值的人才能獲得更多加薪的份額。

俄烏戰爭似乎遠在地球的另一端,但其實離我們並不遠,因為天然氣、原油,以及糧食都是人類生活所必需,也構成今年以來物價膨脹的重要因素,導致通膨的彈性放大,烏、俄兩國皆是大宗商品出口國,延燒的戰爭讓烏國糧食出口始終籠罩在陰影下。一般來說,通膨彈性變動速度很快,但當通膨的彈性持續疊加,也會外溢到核心通膨。

先前吵得沸沸揚揚的美國期中大選紅潮未出現,對民主黨來說,少輸就是贏,因為鐘擺效應對選民來說就是一種總統與國會之間的權力制衡,根據現在的開票結果預測,共和黨有機會拿下眾議院,參議院則是陷入拉鋸戰。不過,可以想見的是,失去任何一院的拜登都將很難施展手腳,甚至影響未來兩年的政績,進而攪動2024年總統大選的一池春水。

美國期中選舉登場,這場選舉對拜登政府來說是一場期中考,也是共和黨邁向2024年總統大選寶座的風向球。以鐘擺效應來說,通常總統與參、眾兩院會是不同黨派而互相牽制,鑒於民主黨在控制通膨上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這讓共和黨的聲勢大振。不過,在選舉中依然充斥著各種真、假資訊,以及各種極端言論,讓選舉過程浮現絲絲的不安感。

自美國今年開啟升息循環後,美元大幅升息,非美貨幣國家為了阻貶,開始賣出美債或美證券籌措美元後,再反手投入市場買回本國貨幣,平抑匯率的劇烈波動,不過,對於外匯存底與美元資產不足的國家來說,將在資金緊縮的寒冬中瑟瑟發抖。

近來美、歐之間為了美國的《降低通膨法案》產生摩擦,主因是在法案中,美國補貼綠能和醫療等產業達3690億美元。歐盟甚至揚言要訴諸WTO,倘若各國群起仿效,恐有產生綠能產業保護主義的隱憂,這對於各國來說,皆會產生更多的成本。

中美之間的半導體戰爭持續升級,戰場已擴及日本與荷蘭,這兩個關鍵半導體製造設備國家。美國從10月開始採取禁止半導體設備出口至中國大陸的措施,而且也開始拉攏政治上的盟友,採取相同的步調。不過,面對中國大陸的市場吸引力,美國是否能拿出更多的籌碼讓日本和荷蘭跟自己站在一起呢?

Fed 連續四度升息3碼,引起全球央行跟進升息循環,但迅猛的升息造成企業和民眾的融資成本提高,反而讓經濟成長停滯,甚至衰退。歐元區也不例外,不過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表示,為了壓抑通膨的攀升,讓歐元區的經濟產生輕度衰退也是選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