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全球因此來到經濟、社會、產業發展的轉捩點上,也讓2021年的金融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對此,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參加安本標準投信與《天下》雜誌共同舉辦〈全球變局 經濟前線〉2021年全球投資展望,提出明年的趨勢展望與投資對策。

《工商社論》指出,1980年代末期及1990年代,政府積極推動重大公共建設、徵收公共設施保留地、強化社會福利制度等重大政策,造成政府支出過度且快速膨脹;再加上擴大租稅減免範圍,以及稅收成長減緩甚至停滯,使得政府財政由平衡轉為赤字,債務不斷累積,財政健全已難企求!

綜合媒體報導,台灣櫃檯買賣中心週二指出,低利環境有利企業發債籌資,本地公司債與金融債今年發行規模已突破1兆台幣,預料明年仍可望維持充沛發行動能。

中央銀行前副總裁、財政部前部長、現為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把從1979年以來在報章雜誌上發表的評論性文章去蕪存菁後,彙整成「論經議策」一書,分上、下兩册,由台灣金融硏訓院出版,24日舉行新書發表會。

據《工商社論》指出,日前美國財政部公布美國主要貿易夥伴總體經濟與外匯政策報告,該報告除了將越南及瑞士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並於公開敦促兩國儘速調整其國際收支,避免對美元匯率進行干預,以消弭雙邊不公平貿易狀況之外,也同時公布了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台灣赫然在列。

龔明鑫接掌國發會以來,一直鋪陳資本市場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擴大國發基金能量,積極扮私募基金(PE)主管機關,建立國家融資保證機制,讓公股參與離岸風電專案性融資;促壽險資金透過創投投資六大核心戰略等產業,在在展現他的行動力。並預估2021下半年全球經濟復甦,跨境旅遊、商業活動,將出現報復性成長。

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以亞洲經濟學家為對象展望亞洲經濟的「亞洲共識(Asian consensus)」的相關結果顯示,東盟(ASEAN)5個主要國家及印度的2021年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相比受新冠疫情擴大影響而下滑的2020年有望再次轉為增長。但預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要等到2022年以後。

全球七大央行研發CBDC(央行數位貨幣)腳步不停,目前就中國人行和巴哈馬的進度最快。台灣中央銀行今年第四季進入第二階段「通用型CBDC試驗計畫」,由央行CBDC工作小組與外部技術團隊協作,亦與業者討論技術成熟的時間,半數業者認為需要七至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