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PMI續跌 前景晴轉陰

編按: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可能下修,但「保4」應無問題。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更指出,不會發生像其他國家有負成長的情況。然,中華經濟研究院發布2022年4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續跌,製造業景氣前景由晴轉陰,經濟成長保4甚憂。

製造業景氣前景由晴轉陰。中華經濟研究院3日發布2022年4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續跌1.5至56.3,PMI五項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轉為緊縮及生產指數擴張速度大幅趨緩,是4月台灣製造業PMI擴張速度趨緩的主因,透露出需求端在減緩;中經院並點名製造業權重最大的電子暨光學產業在本月的轉變最大,擴張速度明顯趨緩。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張傳章表示,近月全球市場丕變,大陸封控中斷供應鏈正常運作,本土疫情更快速擴散,加上聯準會升息的速度和幅度超過預期,對台灣的產業景氣影響很大。

中經院調查,季調後的製造業新增訂單指數4月指數續跌4.7至47.7,是2020年7月以來首次呈現緊縮(低於50)。此外,製造業看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4月也重跌8點至52.9,為2020年8月以來的20個月最慢擴張速度。

張傳章表示,4月台灣PMI已連續第22個月擴張,但廠商反映景氣趨緩已是事實,建議經理人採購存貨措施應轉為需求端為主導的模式。

中經院助理研究員陳馨蕙分析,台灣PMI連續22個月呈現擴張,反映了台灣是全球唯一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的生產地,但俄烏戰爭引發原物料、原油價格大漲,廠商要追貨「口袋要很深」,近月來的上海封城、斷鏈恐會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廠商必須重新配置資源,隨著訂單需求考量存貨的成本,否則先前的獲利恐將反手被侵蝕。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簡錦漢認為,製造業面臨全球三大風險,使得未來景氣十分不樂觀,一是美國聯準會加大升息動作、擴大縮表,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大下行風險;二是俄烏戰爭衍生的下行風險,會持續造成原油供給的成本上升,形成不確定的通膨風險;三是Omicron傳染力如此強大下,大陸堅持清零成本會非常大,若大陸成長動能明顯放緩,也會拖慢全球經濟。

相關新聞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9日下午舉行「以行動顧台灣—主席高峰會談」,定調 藍白合 作。鄭麗文宣示,藍加白無疑是台灣主流最新民意...
 前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目前擔任深科技創投Playground Global的合夥人,本周帶著7家新創一起來台參加活動,針對台灣的挑戰與機會...
 政院邀集討論《財劃法》,原以為能敲定最終版本,沒想到朝野風暴再起!主計總處18日召開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研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