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側記/他們不信海水滅村…從英國看台氣候冷漠

費爾本20歲居民夏綠蒂無奈說,「當地人要賣房,就得以賤價賣出」,氣憤郡議會至今未公布遷村計畫。

「30年後,這裡真的會滅村嗎?我不相信。」英國威爾斯濱海村落費爾本(Fairbourne)33歲居民茱莉這樣對我說。

日前至英國採訪聯合國第26屆氣候大會(COP26)之前,我先搭火車再轉乘山區巴士,經過杳無人煙的丘陵與寒風刺骨的莫達克河出海口,才抵達偏遠的費爾本,採訪將在2054年之前遭到「廢村」的小村居民。

廢村消息已造成當地房價下跌,20歲的夏綠蒂說:「當地人要賣房,就得以賤價賣出。」她氣憤郡議會至今未公布遷村計畫,「他們沒打算安置任何人,你甚至得自己想辦法搬出去,在外地買房居住。」

其他居民則對廢村抱持懷疑,像是40歲居民梅莉,不只沒有賣房遷離,還與丈夫租了一間房舍改建為旅館,等待疫後觀光客造訪。她說,雖然幾年前曾發生水災,可是「我們感受不到海平面上升的危險,我想廢村不會在近期發生。」

然而,距離2054年還有30年,這期間會發生什麼事?沒人能肯定。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報告,若全球暖化持續,地表升溫將在未來20年內達到攝氏1.5度,海平面將快速上升,費爾本這類濱海社區首當其衝。

與英國小村相比,我在氣候大會採訪時,看到太平洋小島與非洲國家對氣候變遷的深刻體會。帛琉環團「氣候韌性小島社群」創辦人珍妮佛說:「對帛琉與其他太平洋島國來說,氣候變遷今日正在發生,以前我們從來沒想過颱風會侵襲帛琉,而且是一個接一個來,許多人必須遷離家園。」

或許是眼前的水患不夠嚴重,英國小村居民並未意識到自己將成為「氣候難民」,他們遲疑、觀望、不願離開家園,而我發現類型情況也發生在台灣:對於氣候變遷,有人沒有看見,有人看見但選擇不積極處理,有人則是意識到嚴重性卻無力改變。

根據研究,作為島國的台灣有多達1.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位處海平面100公尺以下,未來台北盆地、彰化海岸平原和宜蘭平原恐遭淹沒。到了那個時候,氣候變遷將不再是IPCC報告的冷冰數字,而是無法扭轉的現實災難。

第26屆氣候大會落幕,聯合國做出決議要逐步減少燃煤,並淘汰無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台灣要如何因應國際趨勢?如何加大減碳,避免淪為氣候難民?在這場氣候危機的十字交叉口,如何將「氣候冷漠」轉變為實際行動,已成為政府、產業與民眾,必須對下一代負起責任的「氣候正義」。

相關新聞

 總統賴清德21日表示,面臨新《財劃法》通過後,中央財源大幅縮水挑戰,台美關稅談判仍在進行,嚴峻國內外情勢下,明(115)...
川普政府頻釋出有意入股台積電 (2330) 的訊息,外界臆測,美國晶片法案政策恐溯及既往,以過往承諾補助換取入股,讓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陷入...
盧特尼克19日接受美媒CNBC專訪時重申,美國須有在本土自製晶片的能力,且已獲白宮證實,川普政府打算以「晶片補貼換股權」方式,...
明年因新《財劃法》上路,釋出近4千億財源給地方政府,歲出入差短約近1,700億,為近十年來新高。卓揆昨在立法院答詢時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