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高溫警報數破紀錄!巴黎鐵塔熱到變形「每日恐位移20公分」

高溫熱浪席捲歐洲南部與東部多地,法國、希臘、義大利、葡萄牙與西班牙等國出現破紀錄高溫,法國發布高溫警報數更創下歷史新高。專家指出,法國著名地標巴黎鐵塔會因高溫而彎曲,塔尖每日最多可能偏移20公分。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法國7月1日針對包括巴黎在內共16個地區發布紅色高溫警報,另外有68個地區處於橙色警戒。法國氣候部長魯納謝(Agnès Pannier-Runacher)表示,法國本土共96個行政區,光是6月30日就有84個行政區發布橙色警戒,這是「史無前例的狀況」。
另外,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德國、英國和克羅埃西亞等也發布高溫警報。巴黎人日報報導,金屬結構的巴黎艾菲爾鐵塔在陽光長時間高溫照射下,可能會產生微妙變形。報導引述歷史學家兼建築師勒莫萬(Bertrand Lemoine)2020年8月在歐洲一台(Europe 1)廣播中表示,「鐵受熱時會膨脹,整座塔都會因此移動」。
勒莫萬進一步解釋:「塔的一側受到陽光直射,而另一側處於陰影中。面向太陽的一側膨脹得更明顯,因此整座塔就會發生扭曲。」因此,艾菲爾鐵塔在一天中會隨著日射角度在不同方向上產生彎曲,塔尖每天最多會偏移約20公分。
巴黎人日報引述Futura-Sciences專業媒體指出,艾菲爾鐵塔是由一種對熱高度敏感的「熟鐵」(puddled iron)構成,因此對溫度變化反應劇烈。例如在冬季,整座塔可能會縮短達10公分;而在熱浪之下,則會輕微膨脹。
勒莫萬提到,「不過我們感受不到塔的變化,這是逐步且無法察覺的」。他提到,隨著入夜後氣溫下降,塔又會收縮,恢復到原本位置。
延伸閱讀
越來越熱不是錯覺...今年5月全球均溫創歷史第二高
夏季來臨,台灣高溫壓境,6月30日新北市三峽體感溫度飆破41度,雙北與彰化更亮起高溫橙色警戒,用電量隨之衝上將近3900萬瓩,太陽能在酷暑中發揮關鍵支撐力。
不只是台灣,全世界也正歷經前所未有的熱浪衝擊——根據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與美國國家環境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資料,2025年5月為全球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5月,過去10年的5月已囊括歷來最熱的紀錄月份。
台灣體感飆破41度,超酷暑也讓太陽能發威
台灣5月雖未創下氣象史上新高溫紀錄,但酷熱依然來勢洶洶。中央氣象署30日下午發布高溫資訊,雙北與彰化地區亮起「橙色燈號」。其中,新北市三峽區在下午14時的體感溫度甚至高達41度,讓人明顯感受到酷熱來襲。
隨著高溫襲人,用電需求也同步飆升。根據台電官網資訊顯示,30日全台用電最高峰出現在下午近15時,達到3906.4萬瓩(千瓦)。若進一步觀察區域用電分布,北部地區用電量最高,占全台總用電約37%;中部與南部則分別占28%與33%。在氣溫普遍高漲、冷氣需求大增的情況下,北部城市人口與商業密集度高,用電壓力也最為顯著。
至於電力從何而來,根據台電30日下午近15時的即時發電資訊,火力發電依舊是台灣的供電主力,占整體發電量約八成。其中,燃氣發電占比約45%為最大宗,燃煤則以27%居次,反映出台灣在高溫高負載時段,仍仰賴傳統燃燒型電力支撐大多數需求。汽電共生、輕油與重油等也屬火力發電體系,在發電結構中佔有小部分比重,通常用於調度與備援。
再生能源也在30日發電中貢獻顯著,總占比約兩成,其中絕大多數來自太陽能發電,約貢獻19.5%,顯示晴朗高溫的天氣雖帶來用電壓力,也同時創造出太陽光電的發電優勢。相較之下,風力與水力發電皆不及1%。
全球5月氣溫創歷史次高,史上最熱月份皆集中過去十年出現
不只是台灣熱到不行,其實全世界都有類似趨勢。根據Copernicus的數據,今年5月的全球地表溫度達到了15.79°C,創下僅次於2024年5月的歷史第二高記錄。這一溫度超出了1991至2020年平均水平0.53°C,而與工業化前相比則高出1.4°C。
同時,NCEI的報告也指出,過去十年全球經歷了史上最熱的幾個月份,而今年5月的氣溫僅次於2024年。這一趨勢凸顯了近年全球氣候的變化。Copernicus指出,2014年以後,全球10個最熱的5月均出現在這一段時期,可見氣溫逐年升高的現象。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指出,「我們從未見過氣候變化這麼迅速,已經威脅到我們的食物與水系統、基礎建設,甚至經濟都面臨風險。」
區域氣候變化加劇…海洋溫度提升,土壤也受不了
全球的氣候變化不僅體現在溫度的升高,海洋和陸地的環境變化也在加劇。
Copernicus報告還指出,今年5月,歐洲部分地區經歷了異常乾旱,土壤濕度降至40年來最低水平,這為農業生產帶來了壓力;尤其是在西北歐,水資源的短缺可能進一步加劇,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水源的供應。
此外,海洋溫度持續升高。根據Mercator Ocean的報告, 5月全球海表溫度(SST)為20.79°C,接近創紀錄的溫度。
《金融時報》報導,高溫不只會加劇了海洋熱浪,還影響了海洋的碳吸收能力,可能導致碳循環的不穩定,進一步推動氣候變化進程。特別是在地中海和北大西洋,海洋溫度的升高已經成為影響當地氣候和生態系統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