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電腦美國製作 輝達協首台灣廠商打造供應鏈

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14日宣布,與台積電、鴻海、緯創、艾克爾(Amkor)、日月光投控旗下矽品等製造夥伴合作,首度在美國設廠生產AI超級電腦。美國總統川普也在15 日 宣傳輝達在美國建置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 5,000 億美元承諾,並表示將為該晶片巨頭以及其他有意在美投資的大型企業加快審批流程,加深外界對政商之間「以投資換政策」的聯想。
攜手台灣廠商 打造AI電腦供應鏈
輝達在官方部落格發文說明,Blackwell晶片已開始在台積電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工廠生產。輝達正在德州興建超級電腦工廠,並與鴻海、緯創合作,分別在休士頓、達拉斯建造超級電腦工廠,預計未來12到15個月進入量產。由於AI晶片與超級電腦供應鏈相當複雜,需要最先進的製造、封裝、組裝及測試技術,輝達正與艾克爾及矽品在亞利桑那州合作後段封測。
業界認為,輝達所指的亞利桑那州晶片生產即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德州AI超級電腦生產基地則是後續鴻海集團要在美國大力投資的AI伺服器代工新據點。此外,緯創在達拉斯的工廠也是輝達AI超級電腦美國組裝的另一重鎮,估計鴻海德州廠與緯創達拉斯廠都將在未來十二至十五個月內進入量產。
在此之前,輝達的AI超級電腦/伺服器採用的GPU,都是台積電在台灣代工並完成CoWoS封測,出貨到鴻海、緯創等組裝夥伴全球代工據點後銷往美國。輝達並規畫利用其AI、機器人和數位孿生技術來設計和運營這些設施,包括使用輝達Omniverse建立工廠的數位孿生,以及利用Isaac GR00T來打造自動化生產的機器人。
輝達強調,AI超級電腦是專門為處理AI而設計新型資料中心的引擎,即是AI工廠,這些工廠是推動新AI產業的基礎設施,預計未來幾年內有數十座「百萬瓩AI工廠」興建。
川普效應餘波盪漾 學者:供應鏈非一蹴可幾
然而,隔一天輝達公告,於本月 9 日接獲美國政府通知,向中國等地區出口 H20 晶片需要取得許可,集團因此預計,2026 財政年度首季將產生 55 億美元費用;輝達近年來因川普反覆無常的貿易政策,而加快了將部分 AI 伺服器產線轉回美國的步伐。該公司熱門的 GPU 晶片長期仰賴亞洲供應鏈,卻屢遭關稅波動干擾。
在 3 月的 GTC 開發者大會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便曾直言:「我們已經準備好,也一直在準備將製造轉回美國。」據媒體報導,黃仁勳近日赴川普位於海湖莊園的私人晚宴後,拜登政府即撤回了部分對輝達晶片出口中國的限制,被外界視為是雙方互動的象徵性成果。
輝達並非唯一響應「在美投資」口號的企業。今年 2 月,蘋果宣布將在未來四年內投入 5,000 億美元擴展美國製造。川普聲稱,這筆承諾是在他與蘋果執行長庫克會面後的成果,「他們不想被關稅波及,」川普當時表示。
儘管川普頻頻拉攏科技業巨頭,但同時也揮舞著「國安關稅」大旗。上週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公布新規,將包括 GPU 與伺服器在內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暫時排除於報復性高額關稅名單外,讓蘋果 (AAPL-US)、輝達 (NVDA-US) 等科技巨頭暫鬆一口氣。
隨著川普持續在選前強打「科技回流」與「製造復興」,業界普遍預期未來一年,關稅與補貼政策將成為企業美國投資布局的重要變數。川普與科技巨頭之間微妙的「政策交易」,也可能決定美國在 AI 時代的全球競爭力版圖。
布魯金斯研究院資深經濟學者 Emily Benson 指出:「這些科技投資是否真正轉化為長期產業升級,端看未來政策是否穩定且持續。若川普再次當選並延續貿易不確定性,那些企業恐怕只是『邊做邊看』,不會一次押注到底。」Benson 同時提醒,全球供應鏈重組非一蹴可幾,美國仍需與盟友建立穩定技術聯盟,才能有效降低對中國製造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