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平/漸漸地 然後突然的毀滅
當大家高喊AI算力即是國力,漸漸習慣於花費鉅資,大量採購AI硬體設施時,Deepseek這類開源軟體突然崛起,不僅無需巨大算力,還讓OpenAI這類閉源軟體措手不及,甚至讓輝達股價在一天內暴跌一成七。這正是溫水煮青蛙的典型案例:當OpenAI這隻青蛙沉浸於龐大閉源模型的無可匹敵,開源軟體卻在暗中積累優勢,逐步升溫,最終讓毫無警覺的青蛙遭到重創。
這種「溫水煮青蛙」的現象,也同樣出現在更廣泛的政治與經濟領域。近來,台灣政壇亂象頻發,民眾似乎已習以為常,彷彿將台灣視為「不沉的航空母艦」,認為它能承受政客的恣意踐踏。然而,台灣這隻青蛙真的能在政客的操弄下全身而退嗎?
這讓我想起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太陽依舊升起」(The Sun Also Rises)。書中,戈頓(Bill Gorton)問情緒化的酒鬼坎貝爾(Mike Campbell)如何破產,坎貝爾答道:「漸漸地,然後突然地。」(Gradually, then suddenly)這句話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我們當下的處境。
當變化緩慢發生時,人們往往感到舒適,甚至忽視潛伏的危機,這正是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心態。雖然許多人意識到變化正朝負面發展,卻選擇視而不見,對問題習以為常。台灣民眾對政治亂象見怪不怪,這種態度無疑是逐步滑向危機的起點。
韓國的案例或許值得借鑑。一兩年前,韓國仍自信滿滿,甚至看輕台灣,認為自身有能力超越日本;然而,現實的反轉卻令人措手不及:經濟驟然衰退,三星的競爭力遠不如台積電,韓國總統因施政爭議陷入罷免風波,整個政局宛如一場超現實的政治劇。這些劇變不正是「漸漸地,然後突然地」的真實寫照嗎?台灣若不警惕,難保不會步上相同的命運。
科技的進步確實改善了物質生活,卻未能真正帶來人類行為的提升。即便已進入AI時代,我們仍受困於烏俄戰爭、以哈衝突等暴力屠殺及大國之間的權力角力。「聖經」中,但以理先知曾在異象中見到四個大獸從海中升起,象徵巴比倫、瑪代、希臘、羅馬四大帝國的興衰;在他眼中,列國如猛獸,肆虐不息。而今日世界,似乎離下一場浩劫僅一步之遙。
歷史是一位嚴厲的老師,唯有明智的領導者才能從歷史與前人的智慧中汲取教訓,預見「忽視」所帶來的後果。二戰後的世界雖經歷了相對和平,但這和平並非自然而然,而是美國扮演「相對仁慈」的世界警察角色所致;租借法案在戰後擴大,為全球帶來援助,台灣亦從中受益。
然而,過去近八十年的世界秩序,在川普的關稅政策與美國內政動盪下,如今已逐漸崩解。英國脫歐導致經濟與政治危機加劇,匈牙利、波蘭、義大利的右翼勢力崛起,甚至向極端化發展;美國則向歐洲施壓,要求增加軍費開支,而歷史證明,這往往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德國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已成為該國第二大政黨,全球正逐步走向保守與排外的趨勢,令人憂心。
「美國優先」的口號對許多美國人而言充滿吸引力,畢竟美國的國際參與曾帶來龐大的內部負擔。然而,當「世界警察」不再,世界可能回歸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台灣無法承受內部動盪,若不懂得團結、繼續忽視警訊,將一步步走向危機,最終迎來突如其來的毀滅。
(林一平/前科技部代理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