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兩會追蹤>>「兩會」內容合乎預期 後續挑戰仍劇

李強於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中表示,2024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對於2025年的經濟發展目標方面提出以下:(1)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2)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4)赤字率將以4%安排,以上的目標符合市場預期。

至於今年的發債安排上,今年計劃發放(1)超長期特別國債人民幣(下同)1.3兆元,較上年增加3,000億元、(2)用於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特別國債5,000億元,較市場預期的1兆元少一半、(3)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較去年增加5,000億元至4.4兆元,用於早前所提到的投資、土地及商品房收儲及消化拖欠帳款等。

本次值得留意的是,用於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超長期特別國債金額將會增至3,000億元,較2024的1,500億元增加一倍,亦符合市場預期,但消費品資金投放方向細節未有公布。今年中央將促進市民消費的位置明顯有所提升,值得市場關注。

除了以上提到的經濟發展目標及發債情況之外,今年兩會提到「新質生產力」時,提到要激發數位經濟創新活力。持續推進「人工智慧+」行動,當中所提到的大模型廣泛應用,涵蓋發展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手機和電腦等,可見中國對於近年的AI發展的重要地位顯著提升,或者預示今年中港市場將會圍繞AI、晶片、科技等題材發展。


延伸閱讀:

李春:兩會尾聲 3大經濟關鍵落實不易

「消費」怎麼提怎麼振、「過緊日子」怎麼過、「財政供養規模」怎麼縮

因經濟下行和通縮威脅,「提振消費」是會前會後的熱點,大陸總理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繼續將「提振消費」列為今年頭等大事,正式說法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還有人細數李強的報告卅二次出現「消費」二字,那會後消費如何提振就成一大關注點。

身為政協委員的經濟學家李稻葵,最新建議是在五月一日「黃金周」長假,用人民幣一兆元「國補」(國家補貼)來促消費。李稻葵的核心觀點是中國人並不是不願消費,而是由於收入水準較低,導致消費力不足。是以他已一連三年,主張發放消費補貼來刺激消費。今年當局將提振消費定為頭條任務,加上又有「國補」,不知能否落實。

促消費要對民眾大撒幣,「過緊日子」是衙門真省錢,同樣在李強報告中提出的要求,說「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嚴禁鋪張浪費,騰出更多資金用於發展所需、民生所盼」。財長藍佛安也說,堅決落實黨政機關堅持過緊日子要求,把錢花在刀刃上。於是各方關注,會後是否真把日子過得緊起來。

但「緊日子」不易過,特別是一級級地方政府,各有各的花錢買政績觀念,有的還特別愛上面子工程,藍佛安會上說「該花的花,該省的省」,是事涉政績觀,「大錢大方、小錢小氣」又關聯到財政倫理,有政協委員說「政府兜里緊一緊,百姓荷包才能鬆一鬆」,這些落到實處都不容易。

再一句李強報告中的話,是首度提出「嚴控財政供養人員規模」,這話外間不大在意,但建制內特別走心,因為波及的領域廣、範圍大,影響也不會小,是以建制內外都有議論,不知會後這事將如何推動。首先要看「財政供養人員」定義,就是吃財政飯或是吃公家飯的人。狹義主要指黨政機關人員,包括政府公務員、政黨幹部;廣義則包括事業單位人員。

現在不少人緊張,認為可能會有公務員、幹部和事業編制人員大裁員,甚至有人誇張如當年朱鎔基推動國企改革,引動大下崗潮。但以現在政策定位看,只提嚴控規模,言外之意是不再擴大,已超編的可能會縮一縮,不會去觸及這個最鐵的「鐵飯碗」領域。

王滬寧:要發揮統戰組織作用

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說,要做好「四個凝聚」工作,切實發揮最廣泛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政治作用,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

王滬寧在政協閉幕式指出,政協全體委員一致認為,大陸一年來在世界變局中能續寫「風景這邊獨好」新篇章,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領航掌舵。政協要堅持人民政協性質定位,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扎實做好「四個凝聚」工作,把海內外中華兒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的政治責任等。

南華早報:川習最快下月會面

香港南華早報十日獨家報導,多位外交消息人士透露,美國總統川普最早可能四月訪問中國大陸。若此事成真,習近平將會在五月訪問莫斯科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亭前,先與川普會面,美中俄關係備受國際社會關注。

川普若訪中 習的外交勝利

該消息人士說,「對習近平來說,如果川普在兩會後訪問中國,將是一次重要的外交勝利」。中國全國政協會議和全國人大會議本周結束。一名美國消息人士表示,「川普訪中國最快也要等到四月」。據先前報導,川普曾說,他希望上任後一百天內前往中國,而四月訪問就在這一百天時間範圍內。川普本月對中國商品加倍加徵關稅,他先前也下令對中國貿易行為進行調查,預計調查將於四月結束,調查結果可能成為對北京採取進一步貿易行動的基礎。

消息人士說,「現在川普團隊在中國問題上很安靜,因為他們的人變少了,與他的第一任相比只有一半。他們現在專注於烏克蘭,因為川普認為他很快就能完成烏克蘭的事情,跟中國比起來,烏克蘭也沒有那麼複雜」,一旦烏克蘭問題解決,所有注意力 「都會轉向中國」。

習近平在大陸全國兩會期間,未透過參與團組討論方式,發表涉台言論。有分析認為,習近平可能希望先與川普談,從美中關係的大架構處理涉台議題,甚至有人猜測,不能排除川習可能就台灣議題達成「大交易」,例如談判中美第四公報的可能性。

通縮陰霾難消散…大陸刺激政策下CPI仍由正轉負

中國今年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減0.7%,是自2024年2月以來首次由正轉負,顯示通貨緊縮的陰霾仍難以散去。凸顯中國在國際貿易緊張情勢加劇之際,刺激內需仍是一大挑戰。

中國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今年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7%;2月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2%。其中CPI結束了一年以來的漲勢,年減幅度更是超過之前市場預測的年減0.5%。

華爾街日報報導,這個疲弱的數據顯示,即便中國近期持續端出刺激經濟的措施,但要說服一般民眾消費,政策決策者仍有許多工作要做,「這是一項艱難任務,但對面對關稅衝擊的中國,保持經濟繼續成長是相當重要的」。

市場分析師認為,隨著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措施在2月和3月接續生效,未來幾個月由關稅帶來的痛苦將更加強烈,中國可能「被迫」再推出新一輪寬鬆性的支持措施。

報導引述經濟學家分析,儘管中國設定了一個更容易實現的經濟目標,但有鑑於持續多年的房地產市場低迷尚未觸底,這個目標可能仍難以實現。中國為提振消費而公布的初步措施令一些人失望,他們呼籲應該採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對養老金和醫療健康等社會福利項目的財政支出」。

此外,有些經濟學家認為,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深化供給側改革,後續也有官員透露,相關部門正在就個別行業制定具體計畫,推動落後、低效的產能退出。

兩會期間官方釋出匯率穩定訊息

大陸全國「兩會」上周召開,針對外界關注相關財政貨幣政策,大陸國務院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大陸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潘功勝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延續過去幾個月的說法,表達今年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考慮。他表示,北京在匯率問題上政策和立場是一貫的,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保持匯率彈性,同時強化預期引導,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陸媒《第一財經》最新調查顯示,經濟學家們對3月底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預測均值為7.2,他們對今年底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預期均值為7.1。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總體來看,大陸經濟景氣度明顯好轉,企穩跡象增強,疊加兩會期間或釋放更多的穩增長政策信號,將進一步為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奠定良好基礎。此外,大陸央行貨幣政策報告釋放明確信號,提出「三個堅決」(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加強外匯市場管理、維護市場秩序。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並不意味人民幣匯率要保持基本不變,或固守某個具體價位,而是指CFETS等三大一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保持基本穩定,並與經濟基本面變化相適應。

王青表示,年內來看,著眼於有效應對外部經貿環境變化,人民幣匯率彈性趨於加大,貶值容忍度也會有所提高,但會持續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今年宏觀政策穩增長力度進一步加大,GDP增速將繼續保持在中高速增長水平,也將顯著增強人民幣匯率的韌性。

 

相關新聞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