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夜減方案遭疑缺電? 台電解釋再生能源時代夜間需要

台電3月份要推出「彈性夜減型」減少用電新方案,遭國民黨質疑是缺電,台電今提出說明,表示是因應再生能源時代,為提升夜尖峰供電裕度而推出。

台電3月份要推出「彈性夜減型」減少用電新方案,今日遭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鄭照新質疑是「缺電」才推這些方案。台電回應辯稱,這是烏龍質疑,該公告為今年推出的「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彈性夜減型」,為需量反應方案。但坦言這是再生能源時代,為了夜尖峰供電裕度推出。

鄭照新今天在臉書秀台電公告,表示原定於今年5月實施的「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彈性夜減型」,將提前到今年3月就登場。他質疑「不是不缺電嗎?」

台電的說明很有趣,還把原因扯到前總統蔣經國去。說需量反應措施從1979年,蔣經國時代就開始推動,是以電費優惠引導用電尖峰的長期做法,相關指控恐怕是一時不查誤解政策,也酸錯對象。

台電表示,需量反應措施以契約容量100瓩以上(特)高壓用戶為自願選用對象,用戶「可自由選擇參與」的電費扣減回饋措施,並搭配時間電價選用。對整體供電來說,則有強化移轉或減少夜尖峰用電的效益,與限電無關,是各國電業普遍採行之作法。

2021年,台電需量反應措施申請抑低容量在8月最高為265萬瓩,且於尖載日(7月27日)抑低用電107萬瓩,有相當實績。

台電坦言,過去需量反應執行以日間為主,因應再生能源時代,為提升夜尖峰供電裕度,才進一步在今年推出彈性夜減方案,讓用戶可以在夜晚尖峰時間,自由選擇抑低2、3或4個小時,並依時段差異給予不同電費回饋。

至於提前到3月實施,台電解釋,是為使用戶儘早熟悉方案內容配合調整用電行為,本方案提前自今年3月1日起實施至10月31日止,共計8個月。

相關新聞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8日將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我國如果要設立國家主權基金,中央銀行與政府相關基金(如四大基金等)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在美台關稅談判之際,近日新台幣兌美元出現「暴力」升值,連2天升幅都超過1元,甚至見到「29字頭」引發市場質疑受到美國施壓,...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表態,以台灣經濟實力、科技產業發展,具備成立國家主權基金條件,但要先有專法及專業公開透明的管理機制;不願具名學者表示,...
台幣暴升,4月壽險將陷虧損,據透露,六大壽險高層已「口頭」向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提暫行措施,有兩大方向,一、尋找外匯準備金第二桶金的財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