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測站> 葉倫本周訪中 美中關係能有突破?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預計本月6日至9日訪問中國,外界預期雙方將針對一系列問題進行討論,包括對中國新版「反間諜法」和表達新疆人權議題的擔憂,但一般預期這次訪中行不會有重大突破,目的僅限與中國建立長期溝通管道。

去風險避免經濟惡化 關係能有突破?

根據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上次美國財政部長訪中時,華盛頓和北京正陷入貿易戰,川普政府正準備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兩國之間緊張的關係正在擾動全球市場。

四年後的今天,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準備於本月6號抵達北京,儘管拜登政府的語氣不再那麼敵對,但美國和中國之間不斷惡化的許多經濟政策問題仍然存在,甚至有所加劇;川普總統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仍然有效,拜登總統一直在努力限制中國獲得半導體等關鍵技術,且限制美國對華投資的新限制即將出台。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資深研究員奧登(Edward Alden)談到葉倫訪中意圖時表示:「我認為,美國政府顯然試圖為經濟關係的惡化設定一些底線。」奧登表示,葉倫此行可能會「在較低層級重啟穩定的接觸模式」;他補充說,美國已從對支持脫鉤程度抱持模棱兩可的態度,轉變為明確採取「去風險」戰略。

紐約時報也指出,有五個關鍵因素,使得美中之間分歧難以化解:

  1. 技術和貿易管制
  2. 營商環境惡化
  3. 匯率
  4. 全球債務
  5. 人權和國家安全問題

美中緊張難解 傷害並非單方面

紐時提及的幾點因素,正是美中關係無法緩解的原因,包含美國拜登政府正考慮針對某些涉及嚴重影響國安的敏感技術加強限制美國對外投資,激怒了中國官員。此外,中國通過新修訂的「反間諜法」,禁止傳輸任何與國家安全有關的資訊並擴大間諜活動的定義,此舉令國內外企業恐慌。

據《環球時報》社評則指出,相較於其他美國官員,葉倫算是對華態度比較務實的美國官員。她此前多次表示反對美中「脫鉤」,主張與中國建立必要的「建設性」經濟關係,並多次表達希望訪問中國的意願。

因此,該社評說,葉倫訪中能否取得一些務實成果,具有象徵意義:葉倫訪華是緊盯著「競爭」還是著眼於合作,將成為中方評判華府對華政策是否尚存一絲理性的風向標。

該社評指出,美方仍未取消川普政府時期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事實已經充分證明這是害人害己的行為。當前中國進口美國商品的關稅是 7.1%,向美國出口商品的關稅是 19.2%,這不平等。而且,高關稅是由美國商人和民眾承擔,對美國通膨也有影響。

另外,社評並表示美方嚴重濫用國安概念,甚至不惜踐踏自由貿易和國際市場規則,這已經嚴重干擾兩國正常投資和貿易活動,現在有 1,300 多個中國實體仍在美國各類管制和制裁清單上,倘若什麼都涉及國安,那生意也沒法做了,葉倫是美國財長,應該懂得這種傷害絕不是單方面。

 (圖片來源:美聯社)

相關新聞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