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元:台灣「第六缺」 掐經濟發展咽喉

蔡總統在就職七周年談話表示,維持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及台海穩定現狀是未來規畫重點。確實,台灣當前所面臨最嚴峻的問題就是兩岸是否能確保和平,不只國人擔心可能發生戰爭,就連國外一些重量級人物也有疑慮。日前美國投資之父巴菲特就因台灣地緣政治的風險而將手中台積電股票出清;台灣固態電池大廠輝能科技也著眼於避險因素赴法投資一千八百億台幣。商人的嗅覺總是特別靈敏,這些資金的撤出都顯示因兩岸間的緊張局勢,台灣已不再是令人安心的投資地點。

早在五六年前,工商界就提出台灣有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當時我就提出,五缺問題固然嚴重,但其實台灣還有「第六缺」,才是掐住經濟發展的咽喉,那就是缺乏穩定的兩岸關係。試想,一旦兩岸關係緊張,區域和平動盪,那麼即使我們內部「五缺」都已補足,基礎設施均已完善,面對戰爭的威脅,有誰會甘冒風險到台灣來投資?相反的,假使第六缺不成問題,五缺的不足也可以多一些管道解決。然而很遺憾,隨著中美關係惡化以及政府「聯美抗中」政策,第六缺帶來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加上出口疲軟、GDP衰退等等,台灣經濟前景堪憂。

面對台灣經濟的困境,首要解決的當然就是降低地緣政治的風險,讓國內外投資人恢復信心,其關鍵就在維持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兩岸間基於憲法與現況,原本就是「互不承認主權,但也互不否認治權」的矛盾關係,然而就是因為這種矛盾所產生的模糊地帶,才讓雙方有彼此運作的空間。過去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框架下,兩岸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平和狀態,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交通、經貿、學術等交流。然而在政黨輪替之後,民進黨政府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並積極宣揚「抗中保台」,一步步將台灣推向兵凶戰危邊緣。其實「九二共識」並非民進黨所汙衊的「舔共」、「賣台」;相反的,他是創造一個讓雙方都能「擱置爭議,相互諒解、務實協商」的共識基礎。在這基礎上才能有所對話,去發展及改善兩岸的關係,也才能降低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為台灣的經濟帶來轉機。

除了經濟,更重要的當然就是和平。絕大多數的民眾都希望兩岸能「維持現狀」,因為誰都不想要戰爭,尤其看到烏克蘭被戰火蹂躪的慘狀,更不願同樣的場景發生在台灣,將幾十年的努力毀於一旦。然而要維持現狀並非單方面說了算,一定是要雙方有共同意願才行。

目前中國大陸對於「九二共識」表達了可以接受的立場,認為是兩岸互信及接觸的基礎,那麼我們規避這個問題,無疑就是拋棄了對話的敲門磚。如果我們認為「九二共識」表達得不夠適當,那就再構思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詞語或架構。否則沒有共識下的維持現狀只是空談。

明年就是總統大選年,面對當前的緊張情勢及經濟困境,下一位領導人是否可扭轉劣勢,開創新局,保障和平,關乎著人民福祉。對於最重要的兩岸議題,不管那一個黨派的候選人都應該清楚地表述,讓民眾了解他們要用什麼方式來「保障台海的和平,維持兩岸穩定發展」,也讓民眾能清楚知道手中這張選票帶來的是怎樣的未來。也期盼海峽兩岸政治人物都能以更開闊務實的思維來看待兩岸關係。

三十多年前辜汪會談,前人以寬闊的胸襟及互相尊重的態度,運用政治智慧讓兩岸破冰,才有後續雙方關係的良善發展。當時可以,現在當然也應該在維護主權的同時,運用智慧與對岸和平共處。

事在人為,期待要肩負二三○○萬人民生命與生存的未來領導人,會扛起確保台海和平穩定的責任,讓台灣能夠繼續繁榮發展,這才是人民之福。

王伯元

王伯元,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學士,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物理碩士、博士。深耕高科技產業與創投領域逾50年,現任中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榮譽董事長暨共同創辦人、怡和創業投資集團董事長、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曾任台灣創業投資商業公會理事長、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IBM資深主管。2012年獲頒台大物理系傑出校友,2013年獲第七屆潘文淵獎,2020年獲哈佛商業評論台灣CEO獎項。致力推動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科技創新轉型,並促進產官學研交流合作。

相關專欄

遠見雜誌於去年底做了一項亞洲五地(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十八歲以上華人民眾的民心動態調查,想了解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看法,...
中國大陸在二○一五年提出「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準備以卅年時間,讓中國從世界工廠晉身為世界製造強國。這十年來雖然受到中美關係惡化的影響,...
繼《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作者艾利森博士在《國家利益雜誌》發表一篇文章,從奧林匹克運動賽之獎牌數談起,...
我從事科技業及創投業已超過五十年。一路走來,篳路藍縷,見證了台灣從蕞爾小島變身為全世界的科技重鎮,不論是在電腦、電腦零組件、 半導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