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如:中美貿易戰轉單效應 台灣嚴重受傷

「美中貿易較勁,台灣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劉憶如說,如果台灣不能有效因應,放任貿易移轉效應持續擴大發酵,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減少、轉單卻非轉到台灣,白話解釋,「這代表未來即便國際景氣好轉,台灣出口與經濟成長恐也難回到從前。」

劉憶如說,去年9月台灣出口出現負成長以來,已經連八降,前四月出口年衰退17.7%,寫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同期最深跌幅;此外今年連兩季GDP正成長,已經符合連兩季經濟成長負成長的「經濟衰退」定義。

如果細看出口下滑市場,除了對日本小幅增加,其餘市場都在下滑,但日本佔台灣出口比重小,對台灣影響程度,不如中國大陸與香港前四月重挫下滑,美國也出現下滑。

「市場都說,國際景氣差,才影響台灣出口下滑」,劉憶如坦言她對這種說法打問號,因為去年9月至今,全球經濟成長率其實維持正成長,去年全球年成長率3.4%,但同期時間,台灣出口與GDP雙雙負成長,顯示台灣經濟問題,並非光是國際經濟趨緩導致,還有其他原因。

至於是甚麼原因?劉憶如說,還有美中貿易站造成的轉單效應,美國對中國大陸減少進口,影響的就是中國大陸減少對台灣進口。劉憶如說,觀察台灣十一大項出口,可以看出今年前四月全面下滑,最嚴重為勞力密集,「看得出美國減少對中國大陸進口產品,進一步影響到台灣」。

劉憶如分析,2018年中美貿易戰初開打,台灣的確獲得一些轉單效應,但長期展望,全球供應鏈重組,貿易移轉效應擴大發酵,轉單並非轉到台灣,很多反而轉到歐盟,例如美國減少對中國大陸紡織、需求轉向歐盟等。

對於許多業者認為只要國際景氣恢復,台灣出口表現也許會恢復,但劉憶如說,美債長短殖利率自去年10月起開始倒掛,3個月天期與十年期差距已經擴大,依據歷史經驗,「一旦利率倒掛,就一定會發生景氣衰退」,時間點通常落在「1到2年間」。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