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正/釣魚台是誰的?診斷一下你自己的思維方式

編者按:

資訊爆炸的年代,如何獨立思考,成為下一個世代需要培養的重要能力。看中央院經濟所研究員林忠正老師,如何用敏感的"釣魚台是誰的?"當開場白,檢視學生思維方式,反省自身不足,才能打破框架,一起努力大步往前。

有幾年在開學第一節課開場時,我喜歡問研究生一個問題:「釣魚台是誰的?」

對學生來說,才一開學,才一進教室,才一坐下來,才一開始上課,教授才一開口,就問這樣敏感的政治話題,好像在做政治意識形態調查,真會嚇一大跳。為什麼不更乾脆些,直接問:「你到底是藍的還是綠的算了!」或「你到底是統派還是獨派算了!」

面對以這樣敏感問題做為開場白的大學教授,學生都心存警戒,尤其是來自對岸的學生更是如此。但不論是主動發言的或是被指定發言的學生,只好趕緊說出一個答案來。

通常答案非常標準化:「釣魚台是我們的。」

身為老師的我一定會追問:「為什麼?」

這時會出現幾種典型的答案:「大家都這麼說」、「政府這麼說」、「媒體這麼說」、或是「利益說(這符合我們的利益)」。

然後,身為老師的我一定會繼續追問:「為什麼?理由是什麼?」

大部分學生無法回答,他們通常不知道提出「釣魚台是我們的」主張的一般民眾、政府官員、或媒體記者的理由是什麼。學生們通常只有答案,但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根據什麼理由。學生們只知道外交部的官員幾乎每一次都說:「釣魚台是我國的固有疆域」,但卻從不秀出有力證據,以使我們能理直氣壯信心滿滿地主張釣魚台是我們的。

少部分的同學會講出一些觀點或某種歷史緣由,來支持其立場。

面對這種難得的機會,我會追問:「為什麼?怎麼知道這些理由是對的,或有堅實的根據呢?」

這時候學生幾乎都會無言以對。

學生很好奇,我為什麼要在第一堂課中如此提問。我是經濟學而不是政治學教授,「釣魚台是誰的?」不是我的專業,為何問這麼敏感話題?

其實,我不是「釣魚台是誰的?」的專家,也不適合在經濟學課堂上,花太多時間討論此問題。

我的目的不是真要討論「釣魚台到底是誰的?」而是要利用這問題讓學生突然有機會思考與發現自己平常在不自覺中,可能或到底習慣於採取怎樣的思維方式?

如果你的理由是因為「大家都這麼說」,所以釣魚台是我們的,則你採取以「訴諸群眾」的理由來做辯護,這犯了邏輯學上「訴諸群眾的謬誤」。

如果你的理由是因為「政府這麼說」,則你採取以「訴諸權威」的理由來做辯護,這犯了「訴諸權威的謬誤」。

如果你的理由是因為「媒體這麼說」,則你可能同時採取以「訴諸群眾」與「訴諸權威」的謬誤來做辯護。

如果你的理由是因為「這符合我們的利益」,則你是一位講究現實利益而不是真正講道理的人。

依據我個人實際觀察這些小樣本的經驗,發現人們通常是先決定立場然後再找支持理由,或是只有立場但幾乎毫無理由。很少碰到先深思且客觀地從各種不同角度分析事務之後才歸納或推理出應採取的立場的學生。

值得一提,一位對岸學生的學習報告這樣寫:「記得第一次聽老師的課,便赫然見到黑板上一個敏感的問題:『釣魚台是誰的?』作為陸生,當時還不免尷尬,細想要如何才能比較『圓滑地』、『不爭議地』、『不給自己帶來麻煩地』回答這個問題。一番思索後答道:『釣魚台不是日本的。』這樣,似乎避免了提到兩岸間對於釣魚台的重疊主張,而又堅持了自己的立場。但老師隨後的教授,卻讓我重新陷入深思,雖然我已經自詡是一個可以獨立思考、具有思辨能力的人。原來,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可以不用有一個固有的或是既定的立場。我們看世界,要儘量跳脫自己的意識形態或者立場,不要為了立場而選擇支撐其的理由,不要先有結論(再找理由),我們的思維方法不要幼稚。」

讀經濟學的第一堂課,就是不要先相信經濟學家的立場,再思考其理由或論述。

林忠正/中央研究經濟所研究員

相關新聞

缺電危機引發社會關注,繼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呼籲「 核能 不是人類公敵」, 國民黨 立委與學者專家昨天宣布,將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延役條例...
當沖降稅的第二次延長將於年底到期,第三次延長的呼聲已起,甚至有單位鼓吹當沖降稅的「常態化」、永久釋出租稅優惠,從此沒有到期煩惱。...
 兩岸開放觀光出現轉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稍早於「馬習二會」上釋出恢復兩岸旅遊交流善意後,大陸國台辦24日指出,陸方將採取積極措施,...
老幹、新枝加入陣容,潘俊榮掌舵,苗豐盛任監事會召集人,朝世代交替邁進  工業總會24日進行理監事改選,在現任理事長苗豐強不再續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