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學社會責任與地方學的鏈結

USR(大學的社會責任)與近來興起的CSR(企業的社會責任)在不同天秤上具同等之重要意義,而到底什麼應該是USR之核心價值?協助在地社區營造?與在地中小學大手牽小手結盟?進行在地為主題之調研與長期觀察監測?透過社團推動在地長照陪伴?似乎這些都應該是答案之一。

 

惟長期觀察教育部、科技部之學術研究與USR之間似乎並沒有清晰之政策鏈結與實際策略引導,因為這些投入與付出均攸關大學教師之升等,以及其學術研究發表與個人專業生涯之成長。以USR而言,目前大學體制已有學生的「服務學習」課程,而此若能與任課教師之貢獻有具體引導誘因,則應該會有更多教師樂於長期參與其中,此亦與「公民科學家」之培力息息相關。在國際間之公開科學調研網路上,這些點點滴滴之挹注均建構了全球非政府部門對大環境保全修復之重要守護網。

 

USR得以建立地方各向度資源之長期觀察調研實踐,此為陽明山環境色彩調查。圖/郭瓊瑩攝影

USR得以建立地方各向度資源之長期觀察調研實踐,此為陽明山環境色彩調查。圖/郭瓊瑩攝影

台北在建城一二○周年時舉辦了第一屆「台北學研討會」,但「台北學」迄今並未成為學術界跨域研究之主流;而已有四十年歷史之「鹿港學」係由鹿港鎮公所創立,在文學方面長期耕耘,值得欽佩。同樣,就歷史發展而言,除了「文學」,鹿港學尤得以拓展成各向度研究之主題,包括台灣海岸之變遷、社經與聚落發展之影響…

 

金門大學亦投入「金門學」研究,其著實與台灣之移民政策發展息息相關。再從「地方學」之角度探討「地方誌」,過去多為文字之敘述且多代承傳,如果用今日之地理空間資訊科技來看,每一個「地方學」應該是國土計畫之最小單元,亦應涵括地理、地質、氣候、水文、植物、動物、人文、社經,甚而考古,以及文化藝術…。以英國為例,其建設部已易名為「住宅社區與地方政府部」,大改過去大尺度之國土規畫,落實到與地方住民、生活環境相關之社區發展為單元,而此亦為「地方學」之基礎。

 

如果這些跨學門之研究得以和在地大學教育鏈結,鼓勵跨專長教師之合作,走出校園進行長期有序地科學化調研,透過大數據空間資料庫之建立,正如高爾所言「數位地球」得以放大到每一吋土地上,則地方學之建構更得以有效地協助每一社區的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Plan(社區發展計畫)之建構。

 

有幸參與文化大學跨領域之「陽明山學」研究倡議,近廿年來師生點點滴滴之投入與鏈結,包括經六年多復育成功的原生大屯與紅星杜鵑,更感USR之核心使命當與地方學鏈結時,其成就感與驅動力之無價。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