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節約用水」手冊及標誌

「水」為基本糧食供給之要素、提供生態體系保護、為流域之共同財產資源、亦為地球有限之資源,相對其衍生危機包括乾旱、洪患、水污染及其他與水相關之安全,對社會、經濟、國力之影響不言可喻。

台灣地區受山高坡陡、河流短促之自然環境影響,雨水多直接奔流入海,蓄積不易;降雨在時間及空間上之分佈差異性又大,導致可資開發利用的水資源十分有限。此外,由於經濟穩定發展,各標的用水需求日益增加,而新水源開發又曠日費時,在「開源」不易的情況下,致使台灣地 區的水資源呈現了「太多」(洪災)、「太少」(旱災)及「太髒」(污染)三大問題。其中,「水太少」問題顯示供需失衡,供給面難以應付需求面成長。

且由於國內供給面受環境衝擊影響過大,水庫開發不易,更顯示政府推動「節約用水措施」已為時勢所需。

依據總統府98年12月19日節水抗旱會議,總統裁示國人應以「三全」態度面對可能發生的缺水問題,務使節約用水成為「全國」、「全民」、「全面」運動, 更期藉由政府機關及學校率先推動節約用水措施,以示範方式引導民間採行,期藉由提高各標的用水效率、改善民眾用水習慣、建立「知水、愛水、節水」的水文化,共同努力達成「節水型社會」之目標。

 

相關新聞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行政院長卓榮泰核定88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不僅調整工業部門貿易融資利息減碼措施,擴大受惠企業家數、...
面對國家動盪變局,國民黨、民眾黨22日舉行在野領袖峰會,兩黨黨主席合體商談國事。國民黨主席 朱立倫 也帶來國民黨15個縣市首長,...
根據全球主要機構的最新經濟預測,全球經濟前景出現下滑趨勢。IMF一月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率今明兩年為3.3%,但S&P...
凱達格蘭學校今天舉辦黃信介紀念講座,邀請陳水扁演講,陳水扁以「台灣民主的韌性與轉型」發表演說,並於會後與在場民眾互動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