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橋頭科環評初審 28日將再闖關

環保署明(28)日將召開高雄橋頭科學園區環評第二次初審會議,預料環評委員將關注園區再生能源規劃,以及基地泥火山地質、空汙抵換機制等問題。

若橋頭科能順利通過初審,將送環評大會確認結論;若未能說服環委,則可能需補件再審。

地球公民基金會今(27)日也發出採訪通知,明日包括有機農民、民間團體將出席線上會議發言,籲請環評委員開發單位審慎調查、評估當地泥火山地質與一級保育類動物草鴞之棲地是否適合開發,及重視中崎有機園區農民之權益保障及原農地地景保留等未解爭議,並呼籲開發單位應提出更具體的減碳、減汙策略,符合永續及2050淨零碳排目標。

橋頭科基地面積約262公頃,其中約164公頃為廠商設廠用地,預計鎖定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領域,引進半導體、航太、智慧機械等產業,約創造就業人口7,500至11,000人,年產值約1,000億元至1,800億元,目標希望今年底就能開放廠商選地,不過在這之前,還得先過環評這關。

環保署專案小組在今年5月首度針對此案召開初審會議,當時環評委員主要聚焦再生能源規劃,以及基地泥火山地質、空汙抵換機制等問題。

前次審查當中,南科管理局指出,橋頭科需水量約每日4萬噸,而用電量約為450MW(百萬瓦),此外在綠電交易市場供應充足下,建廠廠商終期用電契約容量有15%應為再生能源。

然而環評委員前次指出,「再生能源15%真的太低!」開發單位應以淨零排碳園區來進行規劃,希望提出更積極的作為。

對此南科管理局在這次送審資料中修正,未來園區進駐廠商營運後將使用20%再生能源,等於是對再生能源規畫有進一步承諾,就看環委是否買單。

此外再生能源使用的中長期目標,預計半導體產業以2030年取得實際用電量25%再生能源,2040年取得45%再生能源及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為努力方向,並依國家政策法令及市場上可提供的再生能源量,適時檢討調整。

南科管理局表示,美中貿易衝突後,台商紛紛回台以及國際大廠轉單效應,產業急需用地,台灣也正在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因而規劃橋頭科,希望打造科技產業廊帶。

相關新聞

在美台關稅談判之際,近日新台幣兌美元出現「暴力」升值,連2天升幅都超過1元,甚至見到「29字頭」引發市場質疑受到美國施壓,...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表態,以台灣經濟實力、科技產業發展,具備成立國家主權基金條件,但要先有專法及專業公開透明的管理機制;不願具名學者表示,...
台幣暴升,4月壽險將陷虧損,據透露,六大壽險高層已「口頭」向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提暫行措施,有兩大方向,一、尋找外匯準備金第二桶金的財源,二、...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