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疫情下台灣靠半導體 掩蓋服務業愁雲慘霧

由於國際對半導體、電子元件的大量需求,推動台灣5月、6月出口達到有記錄以來最高的2個月,前瞻性數據顯示經濟正出現1980年代後未有過的蓬勃發展,整體經濟數據預計又是輝煌的1年。但《彭博》指出,這種強勁反而掩蓋了台灣服務業的愁雲慘霧。

內需蕭條 零售餐飲大受影響

據報導,台灣零售業、餐飲業這2個月受到打擊,這些行業僱傭了經濟約20%的勞工,但目前的限制狀態使得百貨公司、電影院、熱門餐廳等處所門可羅雀,與世界其他主要城市正在重新開放形成鮮明對比。First Capital Management經濟學家Liu Cheng-yu表示,內用餐廳的收入減少了約70%、百貨公司銷售額則下降約60%。

如立法院老牌粵菜餐廳,經營20年之後在本月3日結束營業。康園餐廳總經理蔡宗龍表示,像康園這樣的餐廳已因大流行損失9成收入,餐廳正在關閉是因為他們絕望了。如果情況看起來會好轉,業主會堅持2到3個月,但現在看不到任何希望。

而「紓困4.0」已經上路,其中業績衰退達50%以上的企業,將給予員工薪資補貼,並依員工數,每位1次發給4萬元營運補貼。但在台經營TGI Fridays、德州鮮切牛排等餐廳的開展餐飲(Casual Restaurants Inc.)執行長Jerry Chiu說,政府低估公司財務受影響程度、提供支持太少。「台灣企業慘不忍睹,但陳時中似乎對此渾然不知。前幾天看疾控中心簡報時我非常生氣,餐廳絕望並關門的原因就是感受不到政府的支持。」

經濟數據創新高 外銷需求強烈無法反映現實

渣打銀行資深經濟學家符銘財(Tony Phoo)受訪表示,服務業今年上半年貢獻台灣GDP成長的一半左右,但疫情對私人消費造成的損害,將導致下半年GDP增​​速從7%到8%下降到3%。

儘管如此,台灣主要的經濟數據卻未能反映出上述低迷與蕭條,因為今年半導體與電子零件的國際需求依然強勁,導致5、6月出口達到史上新高。一項具有前瞻性的政府數據指出,台灣自從1980年代以來,經濟從未如此蓬勃發展。

彭博補充,雖然疾控中心上週解除餐廳內用禁令,以緩解該行業的困境,但台灣各地幾乎都決定延長禁令。即使最終確實解除,人們仍不確定重返餐廳是否安全,意味著不會立即恢復原來的飲食習慣。

相關新聞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