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總部用地爭議/北市提議合意終止契約

北市提議新壽提解約金額 盼合意終止T17、T18地上權契約

為解決輝達台灣總部用地僵局,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昨(12)日宣布,今日將發函新光人壽,盼合意終止北投士林科技園區T17、T18地上權契約,並請新壽大膽提出合理、不會被董事會認為背信的具體條件,市府沒有預設立場。知情人士表示,雙方對於解約「分手費」意見落差大,是最大癥結點,也是最後能否達成共識的關鍵。

輝達相中北士科T17、T18基地作為台灣總部,但目前新壽握有地上權合約,且輝達與新壽簽署的合作備忘錄(MOU)已於9月底到期,因北市府、輝達、新壽各有堅持,目前T17、T18用地仍舊卡關。

北市府昨日召開記者會,李四川表示,今日將發函與新壽共同合意終止契約,也會請新壽依契約規定,大膽提出合意終止契約的具體條件,盼以務實合作方式共同解決問題,讓輝達台灣總部能儘速落腳台北市。

李四川強調,依當時與新壽所訂定契約,要建築物蓋好才能移轉,新壽最希望土地能直接移轉,但到現在為止,新壽得標三年多,T17、T18土地上面仍是素地,若先前有意開發的企業知道北市府可直接移轉,公務人員會有圖利之嫌,因此一定要依法行政。李四川表示,北市府與經濟部同樣接到輝達提出尋覓其他土地的請求,但T17、T18仍是輝達最喜歡的土地,因此他代表北市府對新壽提出共同合意終止契約,北市府將正式行文新壽。

新壽與輝達間MOU在9月底到期,李四川表示,看到台新新光金控總經理林維俊日前表示,希望民間跟市府坐下來談、把輝達留在台北市,他表達贊同。至於新壽擔心的背信問題,李四川強調,會請新壽大膽提出合理金額、參採數據、如何不會背信的具體條件,送到市政府來,才能有具體方案坐下來談,讓市府能編列預算送議會審查。

北市府今發文合意解約 新壽籲啟動協調

輝達T17、T18基地案 吳東亮督軍定調協商

據了解,台新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已親自督軍介入,內部定調「這並非不能談的事,仍有轉圜餘地」,並研擬兩大策略方向。知情人士表示,台新新光金內部昨天下午密集開會,針對收到公文後,目前定調兩個方向,第一先進入爭議協商機制,希望北市府協助解決背信問題,把問題攤出來一個個解決。其次,是淡化外界「新壽要錢」的印象。

知情人士說,這半個多月外界新壽「死要錢、阻擋輝達入主」的聲浪讓吳東亮頗為無奈,「如果真要錢,自己蓋房收租也辦得到」,何必盡力協助市府招商,且新光也無意牟取暴利,只是不可能無視股東權益。因此台新新光金控定調,未來對於所謂分手費或市府補償,除非談妥,否則一律三緘其口,專注於雙方或三方溝通、解決歧見。

據指出,自從九月底輝達和新壽簽署的MOU失效之後,北市府、新壽對此案互相放話,「幾乎破壞互信基礎」,新壽母公司台新新光金內部不滿聲音漸大。據悉,董事長吳東亮已經親下指令,掌控溝通管道,台新新光金總經理林維俊上周對外說明時強調「不要對外放話」,也被視為是吳東亮的表態。北市府方面,市長蔣萬安上周數度公開回應,顯見此案已經隨著雙方主帥登場,整個案子進入關鍵期。

由於輝達在台設總部不僅是企業投資案,更攸關中央招商政策與北市國際競爭力,台新新光金內部評估,若繼續打口水戰,對今年七月才風光合併的台新新光金沒有好處,吳東亮才下達軍令狀,避免彼此誤會持續擴大。

最後,對於市府以工程進度延宕為由,打算收回地上權,相關人士說,與新壽確認後,T17、T18的工程及自建進度,董事會都有紀錄可查,並無延宕情事,只是因為近一年都在與輝達洽談,才會暫緩進度。且根據契約規定,地上權最晚須於二○二七年二月前取得使照(可延長兩年)。內部認為這並非攻防焦點,相信各方還是以輝達入駐為首要方案。台新新光金內部人士指出,輝達是國際大公司,北市府也全力支持,新壽這半年多來的舉動,「也當然不是釘子戶」,尤其在吳東亮掌控局面後,應該會有新的突破。

輝達基地案  蔣萬安的關鍵考驗

輝達進駐北士科T17、T18持續卡關,賴清德總統日前出手下令中央協助,原本台北市長蔣萬安五月迎來黃仁勳宣布輝達落腳的好消息,卻因地上權移轉爭議,全球AI龍頭能否進駐仍未定。為爭取輝達留在台灣,過去壁上觀的中央也出手,與北市隔空角力,蔣萬安及副市長李四川都有「不能輸」的壓力。台北市爭取輝達設立海外總部,絕對是蔣萬安政治與產業雙贏王牌,同時展現施政格局、招商能力,但如今卻陷現實困境,不僅其他國家、各縣市都虎視眈眈,持續端出土地,盼輝達青睞。若稍有閃失,輝達跑掉了,套一句藍營民代所言,「蔣萬安也不用連任了」。

但現實情況是,新壽終究非北市府附屬單位,要企業提前解約,仍須在商言商,要新壽自動放棄嘴上的大肥肉,根本不可能,甚至上市公司更觸及公司治理、股東責任,還有法律風險,北市府若無具體誘因與補償機制,的確也難讓新壽願意與市府解約談判。

新壽經歷前市長柯文哲任內招標爭議,包括低權利金、不需投資計畫書等疑慮後,又任由T17、T18得標三年多仍是荒煙蔓草一片,不見地上開發進度,如今卻又緊咬著T17、T18不放,甚至先前更傳出曾開價上百億元的「分手費」,實也難獲社會輿論認同。

對蔣萬安來說,此刻面臨的絕非一場簡單的招商協商,而是一次主政能力關鍵考驗。北市府握有同意「新新併」地上權主體變更移轉與否籌碼,如何在讓公務員依法行政、又能促成開發間找到平衡,讓黃仁勳的「輝達星艦」能夠順利在台北市、甚至是T17、T18這兩塊地著陸,不僅關係北市經濟與科技發展,更是蔣萬安的政經壓力測試。

幕後/時機到了!李四川啟動新壽合意解約協商4關鍵曝光

據了解,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今天宣布啟動與新壽「共同合意終止契約」協商。有四大關鍵時機,一是新壽與輝達MOU已到期失效;第二,就是上周北市長蔣萬安赴議會施政報告,議員、民意氛圍都要輝達留北市。另外,第三關鍵時機,是新壽母公司台新新光金總經理林維俊也跳下來喊話,「齊心齊力讓輝達留下來,大家坐下來談。」還有輝達也已請中央協助盤地,經濟部長龔明鑫也透露輝達最屬意T17、18中央也應該會出手與台新新光金控溝通。

金融圈人士分析,這起事件對吳東亮而言,不僅是金控整併後的首次重大考驗,也攸關企業形象與外資信任。若能成功化解爭議,不僅能讓輝達留在台北,也將成為中央、地方與民間協力招商的新典範。

延伸閱讀

輝達進駐卡關 北士科須有創新治理框架

輝達進駐之所以卡關,表面上是土地開發契約的法律糾紛,實質上卻暴露了北市在面對全球科技巨頭時的制度遲滯。國際企業看重的是效率與明確性,若都市計畫審議、土地重劃與建照流程冗長,便可能錯過科技投資的黃金期。當輝達正以驚人速度在全球建立AI資料中心與研發據點時,北市卻仍陷於契約爭議、行政程序與地權糾纏之中,形成典型的「行政時差」。

若這場談判再延宕,輝達很可能轉向他處布局,而北市也將錯失與AI供應鏈深度連結的歷史機會。北士科不該只是地圖上的一個代號,而應是制度革新的實驗場。

全球主要城市正掀起一波AI產業搶進戰。新加坡以明確的土地政策與「一站式」行政窗口吸引微軟、AWS(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設立資料中心;首爾與東京則透過公私協力模式,為科技企業量身打造園區法規與租稅誘因。反觀台灣雖擁有半導體供應鏈優勢與高密度技術人才,地方政府間的政策協調卻常出現斷層,導致大型投資案難以落地

若地方制度仍以舊的開發思維面對新型產業需求,再多科技巨頭的興趣也將化為過眼雲煙。本案是對台灣的警示,招商不僅是喊口號,更要有匹配的行政效率與先進政策。北士科的發展若要脫離困境,關鍵不在於單一開發商或契約糾紛的解決,而在於政府是否能建立一套面向未來的創新治理框架。AI企業需要的不只是土地,更需要一個兼具法規彈性、數據安全、能源穩定、研發支持的完善環境。

輝達進駐案不只是招商問題,而是一場關乎城市治理與產業戰略的深層挑戰。對北市而言,如何在依法行政與爭取時效之間找到平衡,將決定北士科能否蛻變為亞洲AI樞紐。若市府能以此次事件為契機,重新檢討都市更新、創新科技園區的治理模式,將爭議轉化為改革動力,那麼卡關便不再是失敗的代名詞,而是台北城市升級的起點。

摘自UDN民意論壇,完整文章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7339/9065679?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輝達卡關:外資總部設立困局 凸顯土地治理制度的瓶頸

原定基地T17、T18地塊,目前地上權已由新光人壽取得,導致市府雖願意專案協調,卻在法律與契約框架下動彈不得。市府提出「由新壽建後移轉」與「合意解約再專案設定」兩方案,前者遭輝達拒絕,後者則仍待新壽回應。這起事件不僅關乎單一外資企業投資進度,更反映出台灣長期以來在招商、土地利用與產業政策協調上的制度性困境:地方政府招商積極,但土地制度與行政程序卻難以與國際投資節奏接軌。

台灣的「地上權制度」在促進不動產開發與資金活化上具有一定成效,但在實際應用上卻存在「合約僵化」與「投資不確定性」兩大問題。新壽與市府間的合約屬於BOT式開發模式,一旦設定完成,任何修改或解除都需雙方同意並通過繁瑣審核程序。對於如輝達這類時間敏感的國際企業而言,這種行政遲滯意味著投資風險升高、決策信任下降。未來,政府若欲吸引更多高科技企業設立總部,應考慮修訂《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與《土地法》相關條文,允許在符合公共利益與產業政策的前提下,得以「專案解除地上權」或「優先轉讓機制」,以提升外資投資的可預測性與行政靈活度。

台灣在招商制度上的「中央與地方分權」問題,也讓外資落地面臨碎片化風險。此次輝達案中,北市府負責土地管理,經濟部投資署掌招商窗口,地方招商處則扮演協調角色,層層行政界面使企業溝通成本增加。建議中央應建立「外資重大投資統籌機制」,由國發會主導跨部會協調,統一窗口、統一時程,並透過行政院層級設立「投資專案辦公室」(類似新加坡EDB模式),整合土地、稅務、勞力、建照與法規審查,使招商能「一案到底」,避免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導致外資信任流失。

此外,土地政策的彈性運用也應納入「產業導向」思維。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定位為高科技聚落,理應具備優先配置重大投資案的彈性機制。但目前相關法規仍偏重地產開發邏輯,而非產業發展邏輯,導致投資案評估以契約合約為核心,缺乏產業整體效益的考量。政府應仿效韓國、愛爾蘭等國模式,設立「產業特區土地基金」,由公部門統一收回、整備並管理產業用地,以公權力確保土地能優先配置予具戰略意義的外資或本土關鍵企業,同時透過合理補償與透明程序,兼顧公共利益與企業信任。

文章摘自自由評論網,完整文章網址: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208805

 

相關新聞

國慶 日, 賴清德 總統和立法院長 韓國瑜 出席國慶大會,先後發表國慶演說。賴總統提及「台灣之盾」,...
中華民國114年國慶剛過,當天賴清德總統以「變局中奮起的新台灣」為題發表演說,兩岸部分,他期待中國能體現大國的責任,...
我國今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長照基金財源不穩定,成長率僅2.4%,支出卻逐年增加,截至去年使用成長率已高達23.10%,...
美國總統川普啟動232條款,並於今(2025)年6月4日宣布對鋼鋁及其衍生品實施50%關稅後,台灣扣件產業受到重創。關稅、匯損,加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