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生技大會展開 李鍾熙:生醫需要產業協助

2021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 Taiwan)昨日舉行線上開幕典禮,新冠疫情的演變及疫苗發展仍為大家最關注焦點。大會主席李鍾熙表示,此次疫情讓大家更了解生技產業的重要性,台灣一直都認為自己是「醫療大國」,但只有好的醫生和醫療體系、學術研究還不夠,更需要「產業」協助,才能將產業轉移到大眾手上。

莫德納代工 需提升產能

針對台灣爭取莫德納疫苗代工的機會,李鍾熙在生技大會線上記者會中表示,除了技術能力外,還要看有多少能量,如果能量太小,代工成本高就沒有競爭力。李鍾熙表示,台灣在mRNA技術上還有一些距離,無論從能量或能力來看,依目前狀況看恐怕不容易,實驗室能做不代表可以真正量產,還差很遠,因為涉及的技術層面很多。

李鍾熙分析,產能不是蓋一座工廠就有,除了代工疫苗之外,平常不可能讓工廠閒置,要做不同產品才能維持營運,要有一定的投資報酬率;這牽涉到產業發展,需要有足夠的生意,才能放大產能。他說,台灣也在研發國產疫苗,高端、聯亞都屬於重組蛋白疫苗,不過台灣還沒有量產mRNA疫苗的相關經驗,以現有產能來看,台灣要爭取疫苗代工可能不容易。

陽明大學前校長郭旭崧教授則指出,當前政府正在爭取國際疫苗廠來台尋找代工合作夥伴,國內業者只要在大廠技術授權的前提下,是有承接的能力,但是在產能規模上仍有待加強。

生技產業因疫情成長 找出隱藏亮點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榮譽副所長曾惠瑾表示,全球生技產業資本市場包含台灣在內,都在這波疫情中攀到高峰。不過她回顧台灣近三年則發現,台灣在授權、併購上「新藥」領域較少,多數仍為「醫材」,從資本市場可了解,投資人偏好短期可實現獲利的公司。

台杉投資生技基金沈志隆合夥人表示,台灣去年疫情下有許多創新技術被發現,但當時礙於法規障礙,產品無法對接快速發展的疫情,錯失生技翻轉的機會。台灣仍有許多隱藏的亮點,他希望未來將透過台杉創投基金的資金挹注與國際鏈結,把隱藏在台灣的團隊商業模式提早體現價值。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表示,新冠病毒未來可能會重複出現,此次疫情也了解透過生物資訊的方式,能迅速了解病毒變化、並且快速將藥物從實驗室帶入臨床並讓大眾使用。

相關新聞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