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五大風險使高通膨現象更持久

央行發布第16期金融穩定報告,央行表示,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變種病毒引發疫情反覆等3大不確定性,皆可能使全球高通膨現象更加持久;各國的緊縮貨幣政策,也將增添全球經濟下行風險。

央行發布第16期金融穩定報告,針對去年至今年4月間的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發展,分析影響我國金融體系的風險,提醒關注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疫情反覆、主要經濟體加速緊縮、全球經濟下行等五大風險。

央行官員表示,國內外總體環境面臨疫情及俄烏衝突的考驗,去年因各國陸續施打疫苗、防疫措施放寬,及大規模貨幣政策支持,全球經濟大幅復甦且物價漲幅擴大,歐美股市持續走強。我國經濟成長動能強勁,物價漲幅相對歐美溫和,外債償付能力佳,且政府財政維持於可控制範圍,上市櫃公司營收及獲利均創新高,家庭部門財務體質健全,不動產市場交易活絡且房價走高,民眾購屋負擔緩升,政府積極落實執行健全房市措施加以因應。

展望今年因疫情反覆及俄烏衝突未息,預期全球經濟成長將放緩,物價漲幅明顯升溫,金融市場受預期寬鬆貨幣政策將退場等不確定因素影響而震盪加劇。央行官員指出,我國出口及民間投資動能可望延續,但疫情升溫影響消費成長,且俄烏衝突及供應鏈瓶頸推升物價,預期經濟成長將下滑且通膨上升。

央行官員說明,去年我國債票券市場規模續增,股價指數屢創歷史新高,外匯市場維持動態穩定。今年初以來,台債殖利率走升,股價則由高點回落,新台幣匯率隨國際美元走強而轉趨貶值,但波動幅度仍相對穩定。

至於去年本國銀行獲利及資產品質提升,且資本適足;人壽保險公司獲利創新高且資本水準提升,但面臨較高市場風險;票券公司獲利持續提升,惟流動性風險仍高;國內重要支付系統均運作順暢,且央行循序漸進地進行央行數位貨幣(CBDC)試驗計畫,金管會則強化金融機構氣候相關風險管理及財務揭露,並推動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整體而言,我國金融體系維持穩定。

央行官員認為,去年以來央行續辦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方案,且滾動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並於今年3月調升政策利率;金管會適時因應疫情影響採取彈性措施,並持續強化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資訊安全及公司治理。此外,政府及央行採行紓困措施已發揮相當成效,有助減緩疫情對我國經濟金融的不利衝擊。

觀察今年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疫情反覆等不確定性,加上主要經濟體加速緊縮貨幣政策,均將擴大金融市場波動,增添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央行將密切關注後續可能影響,並適時採取因應措施,以促進國內金融穩定。

 

相關新聞

川普政府頻釋出有意入股台積電 (2330) 的訊息,外界臆測,美國晶片法案政策恐溯及既往,以過往承諾補助換取入股,讓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陷入...
盧特尼克19日接受美媒CNBC專訪時重申,美國須有在本土自製晶片的能力,且已獲白宮證實,川普政府打算以「晶片補貼換股權」方式,...
明年因新《財劃法》上路,釋出近4千億財源給地方政府,歲出入差短約近1,700億,為近十年來新高。卓揆昨在立法院答詢時預告,...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分階段對進口藥品課徵最高達250%的關稅,並要求跨國藥廠在美國市場提供「全球最低價」的最惠國藥價政策。...